■本報記者 田耿文
大食物觀是將食物來源從傳統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是持續提升食物供給能力、破除資源環境硬約束的重要途徑。大食物觀下,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保障糧食和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的必然選擇。
作為有效分散農業風險、穩定農民收入的工具,大食物觀下,在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過程中,如何發揮農業保險作用?農業保險又將如何發展?
農業保險機遇與挑戰并存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保險日益成為糧食和農業生產的“穩定器”和廣大農戶的“定心丸”。
自2013年3月份《農業保險條例》正式實施10年來,我國農業保險走上法治化軌道,并不斷提高增點擴面目標的要求,朝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從全域來拓展食物來源的渠道,要在保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擴展,發揮資源各自的優勢,向森林、江河湖泊、設施農業要食物,實現各類食物的平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張峭表示。
毋庸置疑,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必然為農業保險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大食物觀下,農業保險需要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拓展。比如,在漁業保險領域,目前保險的覆蓋率也就1%左右,這也意味著,開拓這一領域的保險需求尚有非常大的潛力和空間。”中華聯合保險集團黨委副書記、監事長董忠介紹。
“這需要以滿足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以全力服務鄉村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為目標,改革創新,突出特色,強化功能,完善體制,大力提高農業風險的保障能力。”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說。
“滿足大食物觀,于農業保險而言,既是機遇,更是挑戰。”中華聯合財險副總裁邱彬表示,一方面,目前還沒有《農業保險法》,建立農業保險規范的法律政策環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另一方面,對農業保險的需求和實際保障情況還存在差距,大食物觀下,多數地方財政的情況難以滿足特色農險的補貼需求。
此外,只有建立農業保險的大災風險分散體系,才能保證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目前大災風險分散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等統籌工作都非常緩慢,建立起完善的大災風險分散體系有待時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系教授、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表示。
提升農業保險保障能力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讓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實際上是一個產銷一體化的過程。就保險保障而言,農業保險必須要為整個產業鏈發展提供綜合性保險保障。
“要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政策性農險是農業風險保障的最大特色和優勢,應該根據新時代農業保險職能,進一步強化財政政策的支持,從而提升農業保險的保障能力。”尹成杰認為。
“農業保險可以從多方面助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張峭表示,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領域至關重要,不僅僅要保證糧食和主要農產品,而是要保障整個食物鏈,不斷擴面增比提效。此外,還要積極推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業的保險,完善森林和草原的保險制度和體系,鼓勵發展漁業保險,逐步將糧面油、肉蛋奶、菌姑等多元食物納入保障范圍,不斷提高保障水平。
規模化經營主體是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其發展速度也較快。“要針對他們的需求開發保險保障產品,為新興經營主體發展保駕護航。”張峭表示,這迫切需要農業保險與農業托管業務有效對接,創新合作模式,開展試點推廣。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還需發展一些保險領域衍生的功能,比如“保險+信貸”“保險+期貨”“保險+社會化治理”等,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的引導作用,在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