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美麗
前不久,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劉官莊鎮前沙嶺村種糧大戶張廷葉種植的135畝小麥有30畝出現病害。鑒于張廷葉種植的小麥參加了完全成本保險,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縣兩級公司的工作人員聞訊后,專門邀請日照市農業農村局專家董加貴為張廷葉進行技術指導。
中國人壽財險工作人員則忙著對遭受災害的小麥進行面積測量和現場拍照,并告訴張廷葉,待小麥收獲時公司將二次查勘,根據實際受災面積和減產程度按相關標準進行賠償;若小麥出現絕產,每畝可最高賠償1000元,完全能夠解決他的各種成本投入。
張廷葉只是近年來受益于完全成本保險的農戶之一。
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據了解,從2018年起,國家有關部門便組織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后推廣至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2023年擴展至全國所有產糧大縣。
日照市莒縣是農業大縣,也是山東省產糧大縣,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年產量在38萬噸以上。自2021年開始,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中心支公司在該縣開展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試點,區域內小麥、玉米承保覆蓋率達100%。
中國人壽財險莒縣支公司經理劉愛華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完全成本保險為保險金額覆蓋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的農業保險,大大提高了傳統直接物化成本保險的保障水平。小麥、玉米一旦遭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每畝最高可分別賠付1000元和950元,與原來的物化成本保險相比,保費每畝雖分別提升14元和20元,但風險保障卻都提高了500元,能夠完全抵消人力、物力和土地等成本投入,幫助農民及時恢復再生產。”
據劉愛華介紹,2021年以來,該支公司已累計承保莒縣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12.78萬畝,承保戶次達4.35萬戶,提供風險保障1.25億元,賠付173.26萬元。
2023年,降溫和干旱使莒縣麥苗出現干枯、死苗現象。災情發生后,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中心支公司快速響應,立即從全市抽調人員,成立30余人的理賠查勘隊伍,對受災地塊進行逐一查勘,利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技術充分掌握災害分布情況,做到應賠盡賠。
今年4月份,莒縣相關鄉鎮2000多畝小麥出現根部和麥葉干枯、發黃的現象。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縣兩級快速聯動,聘請日照市農技專家趕到受災現場指導農民科學防治,使小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損失程度。目前小麥收獲期已至,該公司正在組織測產定損,待確定最終減產損失后,將及時發放賠付款。
“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有利于進一步穩定種糧農民收益,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中心支公司農村業務部負責人慕海龍介紹,目前,完全成本保險在莒縣已經實現全覆蓋,下一步,要在提高理賠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同時,重點在推廣種植收入保險上下功夫,為糧食生產保“價”護航。
針對三大糧食作物范圍廣、分布散的特點,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中心支公司還通過科技賦能提高服務質效,與多家市場主流遙感科技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以衛星遙感、無人機和手持終端共同組成的“天、空、地”三位一體的農險應用體系。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中心支公司在莒縣共承保政策性小麥完全成本保險6.48萬畝,為2.38萬種植戶提供風險保障6478萬元。
“提升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工作的精準度和精細度,需要科技賦能支撐。”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中心支公司總經理邵兵表示,未來,該中支公司將加快新技術在經營管理、產品服務等方面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勘驗等成熟技術,持續提升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水平,延伸防災服務觸角,縮短理賠周期,真正做到承保、定損、理賠“三到戶”,切實增強農民獲得感。
(通訊員崔廣勛、厲見田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