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并明確發展時間表: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蓋面穩步擴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務持續改善、資產配置穩健均衡、償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內控健全有效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框架。保險監管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監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場體系完備、產品和服務豐富多樣、監管科學有效、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業新格局。
與此同時,《意見》進一步明確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路線圖。要求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障和跨期財務規劃需求。鼓勵開發適應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新產品和專屬產品。支持養老保險公司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推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豐富與銀發經濟相適應的保險產品、服務和保險資金支持方式。依法合規促進保險業與養老服務業協同發展。
“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需要政策引導,但更需要居民自發參與。我國居民習慣于依靠第一支柱作為養老金的主要來源,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第一支柱相對保障水平會有所下降,發展第二支柱與第三支柱的補充保障作用勢在必行。”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娟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推行的意義不僅在于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建設,更喚醒居民開展退休理財規劃的意識,引導居民做好多樣化養老保障和跨期財務規劃。此外,發展好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還需創新更多的金融產品支持。
“《意見》明確支持保險公司發展商業保險年金與商業養老金業務、鼓勵開發保險類個人養老金產品、推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旨在保障第三支柱發展所需的養老保險產品供給。”楊娟說。
8月份,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介紹,在養老金融方面,與相關部門共同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發展,目前已開立超過6000萬個賬戶,各類儲蓄存款、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超過500個。同時也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覆蓋近1億人。
談及后續保險業如何在產品端和資金端雙向發力支持銀發經濟發展,楊娟表示,在產品端,一方面財產保險公司要聚焦提供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開發居家養老責任保險等養老服務專屬保險產品,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另一方面人壽保險公司要開發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為老年人的長期護理服務提供補充保障。
同時,《意見》明確,健全普惠保險體系。實現基礎保險服務擴面提質。擴大保險服務區域、領域和群體,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覆蓋廣泛、公平可得、保費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險服務。更好滿足農民、城鎮低收入者等群體保險需求。優化新業態、新市民等保險保障供給。大力推廣意外傷害保險。鼓勵發展專屬普惠保險。完善普惠保險評價指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