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四川訊(通訊員 劉張楊)農發行瀘州市分行成立于1996年12月,一直以來秉承“執行國家意志、服務‘三農’需求、遵循銀行規律”辦行理念,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在糧食安全、長江大保護、農地信貸業務和城鄉融合發展等鄉村振興領域持續發力。截至目前,該分行各項貸款余額突破180億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政策性金融力量。
鞏固“糧食銀行”品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發行“因糧而生、伴糧成長、隨糧壯大”。瀘州市分行建行以來,靈活運用糧油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信貸政策,提前謀劃,精密部署,在收儲旺季來臨之前備足收購資金,做到“錢等糧”,有力支持了夏糧、秋糧收購和各級儲備糧油輪換工作,消除了困擾多年的“打白條”和“賣糧難”問題。近年來,該分行從支持原糧、小包裝大米、稻谷輪換、釀酒原輔材料等方面入手,支持了包括中央儲備糧瀘州直屬庫、瀘州開元糧食有限公司、郎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發展生產。與郎酒合作創建“紅高粱定向購銷風險基金”模式,輻射帶動宜賓、自貢、資陽等地區紅高粱種植和糧農增收。截至目前,該分行各類糧油貸款余額27.82億元,支持當地糧油收購市場化占有率高達100%,切實保障了當地糧食安全,保護了當地農民利益,樹立了“糧食”銀行品牌形象。
做優“水利銀行”品牌,支持水利工程建設。瀘州境內河流多屬長江水系,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農發行瀘州市分行積極貫徹落實“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理念,主動引入政策性金融“活水”,在水利建設、污水治理等領域重點發力,用行動詮釋“水利銀行”責任和擔當。該分行支持的納溪區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利建設項目,將區內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信貸支持重點,對大渡口鎮、上馬鎮等8個鄉鎮內的20個農村集中供水站進行改建、擴容,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加強對長江、永寧河水的集約利用。今年以來,該分行累計投放長江大保護類貸款17.97億元,通過水利、水環境治理、城市綠化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工程等,全面提升片區河網水系面貌,改善片區城市排水現狀,改良周邊生態環境,實現城市水綠交融共生。
打響“農地銀行”品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該分行圍繞土地做文章,緊盯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和土地綜合整治兩大指標,利用農業政策性銀行信貸杠桿,支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資源要素,促進土地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提升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化利用水平。近年來,該分行以支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切入點,綜合運用“土地整治+”模式,將項目進行統一規劃,與土地復墾、新居建設、村莊打造、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等一體推進,增加耕地面積,促進“三農”生產、生活、生態的同步提升。先后向納溪區、敘永縣等多個項目發放土地綜合整治貸款。支持敘永縣7個鄉鎮8個項目的土地增減掛鉤,涉及拆舊區拆遷戶數2907戶,新建農民集中居住區31個,整治后節余指標1662畝,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土地活力,節余指標流轉收益又全部用于當地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為農村的聚居點建設、扶貧產業發展注入資金動力。
創新“綠色銀行”品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近年來,該分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加強綠色發展資源配置,提供差異化信貸支持政策,開辟綠色項目辦貸通道,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生態文明保護等方面持續發力。支持合江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包含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建設、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改造、100個獨立公廁建設,主要功能是完成垃圾收集、壓縮、轉運處置和重點區域農村如廁的凈化美化,改善農村“臟、亂、差”的生活環境。該分行按照“政府主導、綠色協調、市場運作、風險可控”的原則,對合江縣鄉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完成鄉鎮污水管網222.1千米(含新建配套泵站8座),升級改造真龍鎮等6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新建農村污水污水處理站點5座,將鄉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提升到4.79萬t/d。項目實施加快推進了鄉鎮綠色發展方式,以鄉鎮垃圾、污水治理為主攻方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了鄉鎮人居環境質量,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為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建設生態鄉鎮創造良好條件。
責任編輯:曹沛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