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福建訊(通訊員吳凡 游宗洪)初夏時節,走進武平縣松花寨生態家庭農場,山邊、田間……連綿起伏的茶山滿眼翠綠,綠意盎然,散發著沁人清香。
“武平自古就產茶,具有悠久的栽茶、制茶、售茶歷史,武平綠茶能夠發展成為一方百姓的致富產業,與金融機構多年來的支持密不可分。”采茶季剛過,在制茶車間,正忙著了解今年綠茶生產質量的武平縣松花寨生態家庭農場危力云介紹說。
近年來,當地政府制定和實施了茶產業發展獎勵扶持政策,持續推動綠茶產業發展,讓“武平綠茶”成了當地一張靚麗的名片。危力云就是最早響應政府號召回鄉種植綠茶的種植大戶之一,他于2008年年底,放棄在杭州的高薪待遇,返鄉投資種植綠茶200多畝,擴大到目前的300多畝。為了發揮茶園最大效益,圍繞無公害茶園發力旅游,在茶園點綴種植上千棵櫻花,在茶山上鋪設山地自行車道,還專門設置采茶、制茶游客體驗區,打造千畝觀光休閑生態茶莊。“創業之初,在最困難的時候,農行客戶經理及時給予10萬元貸款,雖然貸款額度不多,但給了我們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危力云感概地說。
“今年春茶又賣了個好價錢。”當我們又來到武平縣桃溪鎮新礤村種植戶蘭永標家時,采茶季剛過,蘭永標在向我們介紹綠茶今年的行情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桃溪鎮素有“綠茶之鄉”之稱。十幾年前,蘭永標投資種植了60畝綠茶,因擴大生產、建設標準化廠房,添置器械等,急需資金的時候,農行及時給他貸款2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要不是農行及時出手相助,我真不知道還不能堅持下來,農行真是雪中送炭啊”。言語間,蘭永標對農行滿懷感謝之情。這是農行支持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新礤村,可以說家家有茶園,戶戶有茶山。十幾年的種茶發展,新礤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貧瘠小山村變成遠近聞名的茶葉專業村。”桃溪鎮新寨村書記王新寶介紹說。王新寶也是綠茶產業發展的帶頭人。早在2003年,他當選村支書后,他從農行貸款10萬元,種植10多畝綠茶起步,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畝,帶領全村一起種茶。如今,新礤村已形成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綠茶”綻出的芬芳,不僅托起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夢想,也成為武平縣經濟增長的一個強有力引擎。桃溪鎮有3萬余人,從事茶產業相關人數超40%以上,年人均收入達1.6萬余元。桃溪鎮更是被評為“福建名茶之鄉”。
截至4月末,該支行通過“惠農e貸”貸款余額5.57億元,惠及農戶4697戶。其中,支持茶產業發展貸款2856萬元,惠及農戶200多戶。
在農行強有力支持下,如今,武平正加快茶旅融合發展,通過以茶促旅、以旅興茶,依托茶業龍頭企業、工商企業、旅游企業投資開發休閑觀光茶園,打造休閑觀光茶園精品線路,拓展茶園功能,延長產業鏈條,致力提升茶業綜合效益。截至目前,武平縣擁有茶園總面積2.4萬余畝,年產量3295噸,產值約2.1億元。
責任編輯:石柳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