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四川訊(通訊員楊薈琳)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對穩住經濟大盤作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穩經濟助發展作用,今年以來,農發行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支行立足納溪區資源稟賦和發展戰略,聚焦“六大重點領域”、狠抓項目營銷,實現項目落地金額達16.3億元,全力以赴保障涉農重大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助力穩經濟大盤。
聚焦生態文明建設 大力服務鄉村振興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該支行主動與納溪區對接,大力支持納溪區生態文明建設。該支行通過走訪企業了解到,近年來四川頻發洪水,納溪區受上游影響,多次水位頗高,國家財產及周邊居民損失慘重,給工業、交通、環境衛生、供水供電等多方面帶來不利影響,同時還存在主河床紊亂的情況,對河勢穩定及既有堤防安全造成隱患。
作為“水利銀行”“綠色銀行”,該支行主動營銷納溪區永寧河防洪堤治理及生態廊道項目6億元。項目涉及新建永寧河防洪堤約3.37公里,新建永寧河兩岸景觀帶約4.3公里,將有效保護納溪區場鎮居民及農田安全,還能恢復沿線生態環境,優化居民生活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將促進長江大保護戰略的推進。同時,項目區新建農產品交易中心26680平方米,能為產業引入和人口流入提供良好的生態基底,有助于實現納溪區“一年打基礎、三年大發展、五年建新城”的發展目標,助力瀘州市“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實施。
穩住“三農”基本盤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發展儲備林建設等林業產業對于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構想及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隨著消費剛性增長,納溪區周邊木材供需缺口持續增大,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對增加木材供給和保障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走訪相關部門及企業后,該支行主動營銷納溪區生態云溪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8億元。項目涉及建設國家儲備林84000畝,其中新造林14266畝,采用竹闊混交的模式完成低效竹林改培69734畝,發展林茶復合經營15000畝。項目利用政策性金融資金,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將極大地改變目前瀘州市林業低投入、低產出的現狀,促進瀘州市林業向更加高效和可持續的方向轉變。
同時,當地農民通過入股,勞務、承包等方式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能擴大就業機會,增加項目區周邊農民的收入,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農業農村問題,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聚集地方農業特色 “貸動”產業興旺
竹產業是瀘州市特色優勢產業,也是瀘州市委、市政府確立重點發展的八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據悉,該市擁有竹種40多種,竹林面積逾350萬畝,竹種數量、面積和蓄積均居全省首位,但目前,瀘州市大部分竹產品加工企業生產規模小,布局分散,產業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竹產業總體效益不能發揮,形成不了產業帶動。
該支行在了解到地方黨政推動竹產業轉型發展的急切需求和區域內竹農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后,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職能作用,積極營銷瀘州市納溪區竹產業融合發展項目2.3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竹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竹片加工生產線、現代竹產業基地建設,實施后可以最大程度改善竹林質量,達到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竹林蓄積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目的。同時,周邊農戶除了獲得林地流轉租金之外,還能獲得竹林管護收入、種植勞務收入、竹林采伐收入等,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水平。此外,本項目能促進當地竹產業經濟發展,對增加當地財政收入、促進竹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據悉,該支行正圍繞納溪區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客戶進行梳理,加大項目儲備力度。“我行將堅守農業政策性金融主責主業、主動作為,持續提升支農履職能力。”農發行瀘州市納溪區支行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該支行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了農業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為守住“三農”基本盤、服務穩住經濟大盤貢獻金融力量。
責任編輯:郝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