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福建訊(通訊員 阮玲玲)秋收時節,廣袤的閩東大地四處上演著一幕幕豐收的場景,拉開了閩東鄉村振興的唯美畫卷。而這其中,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星火也閃閃發光。截至2022年8月末,該分行涉農貸款余額95.19億元,年增14.04億元,增速達17.30%。
盤活農村生產要素,暢通農村經濟內循環
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自扎根閩東大地以來,始終與地方發展深度融合。2021年寧德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推進農村生產要素流轉平臺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列入普惠金融改革重點試驗任務,并在福鼎市試點。
該分行積極參與平臺試點建設,成為投建福鼎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唯一的金融機構。2022年首季,寧德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上線,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在霞浦縣成功發放了該平臺首筆通過平臺確權、登記、公告的養殖證抵押貸款25萬元,標志著寧德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平臺系統正式啟用,農村生產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成為現實。
在平臺成功運行后,該分行針對平臺創新推出了“郵素貸”產品包,涵蓋包括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海域使用權、民宿、勞動者要素等11種農村生產要素的融資對接產品,可滿足大部分農村生產要素融資需求。截至8月末,該分行在全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授信筆數超6000筆,授信金額超11億元。
因地制宜創新產品,滿足農戶融資需求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隨著2020年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與寧德市人民政府簽訂《普惠金融戰略合作協議》,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把握這一機遇,勇當普惠金融事業的推動者和先行者,在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不斷加碼,全力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態。
該分行立足寧德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8+1”特色產業,“量體裁衣”制定“一行一策”發展戰略,近兩年創新推出養殖證抵押貸款、“福鼎白茶”商標使用權貸款、“春茶貸”“民宿貸”“海參貸”“煙商貸”“民宿貸”等20余款惠農金融產品,涵蓋了信用、擔保、抵質押三大產品體系,投放金額超8億元,惠及農戶7000余戶。
圖為大黃魚豐收季節,養殖戶與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客戶經理分享豐收的喜悅。
積極打造智慧平臺,構建農村信用體系
農戶有呼聲,金融有回應。近年來,該分行還不斷推動服務端口前移,一個個信用村、普惠金融工作站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今年以來,該分行持續以創建信用村為抓手,發揮政銀合作項目線下資源優勢,通過創建信用村、普惠金融工作站,提供貸款咨詢、申請、手續等方面“一站式”服務,打造智慧農村平臺,構建農村信用信息體系,實現農戶的精準畫像、主動授信和綜合服務。
截至8月末,該分行累計創建信用漁區9個、信用村1792個,約占全市行政村的77.78%,評定信用戶23777戶,建成鄉村振興示范點28個、普惠金融工作站30個,其中16個已升級為創業就業金融服務中心,通過工作站累計受理信貸客戶超千名,發放三農貸款超過2億元。這些金融服務載體的廣泛鋪設,更好地延伸了金融的服務范圍,有效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圖為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在屏南縣嶺下鄉富竹村舉行“信用村”授牌儀式。
黨建引領鑄魂賦能,打造“三農”紅色品牌
該分行以黨建引領為圓心,以服務“三農”為半徑,不斷做大鄉村振興“同心圓”。2020年以來,郵儲銀行寧德分行結合黨建和金融服務工作,創新推出了“黨建+金融助理”模式。寧德郵儲系統向全市38個行政村選派31名金融助理,并選派7名掛職金融副書記或副鎮長,這些金融業務骨干,扎根基層,成為服務“三農”、扎根農村的排頭兵,讓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可以及時、高效地直達田間地頭等金融服務區的“神經末梢”。
今年,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在9個縣市300多個行政村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培訓近400場次,培訓村主干700多人次,村民超5000人次。
責任編輯:田耿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