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通訊員 梁麗娜
近年來,廣西興安農合行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為己任,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因地制宜創新金融產品,大力推進“整村授信”,深耕普惠金融市場,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可得性和覆蓋面,讓金融活水惠及千企萬戶。
截至7月末,興安農合行資產總額128.9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16.1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80.27億元,存、貸款存量、增量市場份額連續16年在興安縣同行業保持首位。
黨建引領風帆勁
凝心聚力譜新篇
興安農合行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聚合優勢資源,積極探索“黨建共建”新路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選派15名金融特派員赴全縣10個鄉鎮掛職、116名金融專員赴全縣125個村委(社區)開展工作,鄉鎮、村委(社區)覆蓋率達100%,推動構建“黨建+金融”服務模式,進一步激活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細胞”,打通金融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深耕農村金融
助力鄉村振興
興安農合行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優化信貸政策,下沉服務重心,擴大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創新推出“易農經營貸”“金豬貸”“葡萄貸”“青年創業貸”等特色產品,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7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56.52億元;累計發放生豬產業貸3504筆,金額3.80億元;葡萄產業貸13717筆,金額7.22億元。
該行扎實推進“整村授信、戶戶有信”工程,創新“網格化營銷”工作方法,以“金融夜校”“金融大講堂”宣講等活動為切入點,推進批量建檔授信,不斷提高農戶授信覆蓋面及用信覆蓋面,加速“增戶擴面”落地見效。截至7月末,該行共采集白名單58547戶,通過桂盛富民金融服務平臺總授信金額10.26億元,已用信4709戶,用信余額5.26億元。
推進普惠金融
服務實體經濟
興安農合行全力推進普惠金融服務,主動走訪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金融服務訴求,為中小微和民營企業提供精準支持和高效服務。該行通過“商攤貸”“富民貸”“企稅貸”“興安民宿貸”等信貸產品,助力市場主體穩產經營和健康發展。截至7月末,該行支持各級重大項目13個,貸款余額12.28億元;支持民生領域貸款余額21.69億元;支持旅游及相關行業貸款余額6.45億元。
該行持續深化“政銀企”合作交流,以“桂惠貸”為抓手,全力推動資金直達實體經濟,堅持“應貸盡貸、應貸快貸、能投盡投”。該行全力解決防汛救災資金緊急需求和支持災后重建,設立2億元災后重建專項授信額度,實施優惠利率,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截至7月末,該行累計為災區重建提供貸款支持2389萬元;累計投放“桂惠貸”3920戶、金額23.42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4476.85萬元。
以客戶為中心
堅持服務理念
興安農合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服務理念,積極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優化營業場所軟硬件設施,營造便捷、溫馨的服務環境,增設老年人、殘疾人愛心窗口,改造無障礙通道,做好適老化、助殘等系列服務,助力養老金融發展。
該行加強農村普惠金融建設,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效率和水平,把金融服務從“窗口”搬到“村口”,發揮便民點作用,讓“足不出村”辦理金融業務惠及更多農戶。該行還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推動信貸業務無紙化、線上化、移動化、標準化工作,打破業務辦理時間、空間限制,有效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截至7月末,該行全轄22個網點共布設便民服務點107個、自助設備56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