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隘口鎮位于重慶市秀山縣城西南部,受地理自然環境影響,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結構單一,曾是重慶市其中一個深度貧困鄉鎮。而如今的隘口鎮,鄉村產業發展越來越好,紅色旅游文化“新名片”越來越亮,群眾幸福生活邁上新臺階。
這華麗變身的背后,有農業銀行定點幫扶的金融力量在默默支撐。立足隘口鎮綠色生態特色優勢,農行重慶秀山支行靈活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助力培育特色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創新推出“富民貸”產品,以金融之力幫助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
“富民貸”
為生豬產業發展添動力
秀山隘口鎮新院村個體戶李仕光的生豬養殖基地里,生豬叫聲此起彼伏。記者通過監控設備可以看見,在養殖基地內,工人們正在喂養小豬、清理糞便。
李仕光飼養的生豬,可以達到無抗生素、無激素、無重金屬、無病原微生物殘留的標準,豬肉味道也大大改善。近期他正在申請“綠色食品”生產認證。
要蹚出一條既符合綠色食品相關標準,又符合自身生產需要的路并不容易。其中最難的,是從飼料生產、母豬繁育、生豬養殖到屠宰加工的全產業鏈各環節,都要增加不少開支。
“我們有3個養殖場,生豬1000多頭。今年,農行發放給我們的貸款幫了大忙。有了它,我們可以再擴大一些養殖規模,提升產品質量,進一步打開市場銷路。”李仕光高興地說。
李仕光口中“幫了大忙”的貸款,是農業銀行創新推出的“富民貸”。這是主要面向脫貧人口和農戶發展生產研發的信貸產品,具有貸款期限長、利率優惠的特點,是農業銀行在脫貧地區落實差異化金融支持政策的又一創新實踐。
獲得農行貸款的李仕光,通過環境生態改良、營養調控技術優化豬肉品質,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得到較大提升。目前,他已在秀山開了3家連鎖店,通過品牌引流,陸續簽約學校、酒店、臘肉廠,基本實現產品自產自銷。
農業銀行以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穩住了當地百姓的“菜籃子”,為金融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再添有力注腳。截至今年6月末,自全國首批“富民貸”在秀山落地以來,農行重慶秀山支行累計投放“富民貸”2.69億元。
銀擔攜手
讓“致富花”開得更絢爛
近年來,重慶市秀山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其中,山銀花是重慶市單體品種種植規模最大的中藥材。隘口鎮壩芒村大力扶持山銀花產業,目前全村山銀花種植面積達8000余畝。
走進壩芒村山銀花種植基地,綠野之上,花香撲鼻而來。望著郁郁蔥蔥的山銀花,種植戶楊正貴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為培育山銀花良種——“渝蕾一號”,秀山縣先后聘請高校專家,常態化為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咨詢服務。楊正貴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學習和摸索種植,其“渝蕾一號”山銀花種植項目初具規模,并計劃繼續擴大,打造“種植—烘焙—銷售”一體化的山銀花產業鏈,但資金問題卻成了他創業路上的“攔路虎”。
一籌莫展之際,他想起前期來調研走訪的農行工作人員,于是撥通客戶經理電話。沒過多久,農行重慶秀山支行兩位客戶經理來到家中,在了解具體情況后,為其推薦惠農e貸“見貸即擔”產品。幾天之內,楊正貴便拿到30萬元農戶貸款,繼續踏上創業之路。
楊正貴使用的信貸產品,是由農行重慶分行與重慶市農業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聯動,創新推出的助力鄉村振興的重點產品之一,依托內外部大數據作為授信依據,有效提高農戶貸款效率和風險控制水平。
手里有了錢,楊正貴擴建了廠房并購置兩臺烘干設備,種植面積也擴大到100多畝,帶動同村農戶種植山銀花面積達300余畝。現在,村民們每年銷售山銀花的收入有3萬多元,山銀花已成為村民們的“致富花”。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