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人 劉媛媛
本報記者 陳衍水 通訊員 賴雪卉 余軍海
青山環繞、細水長流、綠景如畫……在福建三明市,處處天藍、地綠、水清,森林覆蓋率高達77.12%,被譽為“中國綠都”。
自“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農發行福建三明市分行圍繞“綠色金融”做足發展文章,累計審批綠色信貸項目27個、金額106.2億元,投放政策性資金46.7億元,“十四五”期間綠色貸款余額翻兩番至49.2億元,助力革命老區走好綠色和經濟相協調、共促進、齊發展的高質量新路。
農發行三明市分行信貸支持的沙縣鄉村振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農發行三明市分行供圖
點綠成金“高顏值”變“新產值”
三明市境內森林面積2718萬畝,是全國首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近年來,該市針對轄內樹種結構不夠合理、森林生態功能不夠強等問題,積極謀劃推進儲備林建設,走好集約化發展道路,著力向森林要產業,提振區域經濟發展。期間,農發行三明市分行把握契機,強化溝通對接,為地方生態建設提供政策性資金支持。
據悉,該分行緊密結合林業產業相關利好政策,支持地方用好森林資源建設“一縣一林”項目,接續為沙縣、將樂等8個區縣各類林業資源項目授信資金62.4億元,投放信貸資金29.1億元,支持各地通過營造工程建設、森林多種經營等措施優化林業發展模式,并結合推廣碳排放交易、發展林下經濟等方式,持續提升“森林氧吧”的“生金”能力。同時,持續做足“森林+”文章,先后為轄內鄉村振興文旅提升相關項目授信資金10.7億元,進一步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等資源有效整合。
如今,來到三明沙縣夏茂鎮蓮花山,可以看到一車車樹苗正源源不斷運往沙縣國儲林施工現場,陣陣春風吹過,滿目青綠,見證著生態“顏值”變經濟“產值”的喜人成果……
以治帶產“撂荒地”變“致富地”
耕地是農業發展之基、農民安身之本。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三明市,耕地資源尤為珍貴,農發行三明市分行借力土地整治春風,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做活土地“文章”為切入點,創新“農地+”業務模式,切實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該分行累計投放農地貸款7.3億元,支持土地復墾面積4600余畝,支持修建高標準農田30000畝,改造提升農地近11000畝,范圍涉及沙縣、永安、大田3個區縣,以政策性金融活水助力打造三明現代綠色農業“高地”。
發源于三明市的沙縣小吃,近年來“風靡全國”。上世紀90年代初,沙縣區夏茂鎮上千人奔赴全國,以小吃謀生。隨著小吃產業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當地陸續出現耕地資源拋荒閑置現象。
為有效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問題,讓撂荒耕地變“良田”,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農發行三明市分行主動作為,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獲悉土地整治類項目融資需求后,為項目提供全流程融資融智服務,并圍繞區域地形地貌特色,因地制宜深化創新現金流模式,策劃并獲批沙縣鄉村振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個、金額3.7億元,投放貸款2.6億元,對沙縣區夏茂鎮、南霞鄉、鳳崗街道等10個鄉鎮和2個街道范圍內的7000余畝土地進行綜合治理,力促土地集約節約,推動現代農業耕作條件顯著提升,進一步夯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礎。
清源逐綠“水環境”變“生產力”
閩江是福建的母親河,保護好閩江,就是保護好八閩大地的根脈。坐落于閩江源頭的三明市又是傳統的老工業基地,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共護母親河碧水長流,更是義不容辭。在此背景下,吉口安全環?;A設施項目孕育而生,但因投資需求大、公益性較強的特點,該項目無法單獨憑借自身收益保障項目建設資金的需求。
在獲悉項目資金短缺的狀況后,農發行三明市分行主動介入,組建工作專班,及時梳理項目難點、堵點,將投資總額較大但收益性不足的安全環?;A設施項目與收益性較強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整合、一體化運作,為該項目審批信貸資金2.4億元,以“綠色信貸資源”滋養“綠色發展動力”。
不僅如此,該分行還堅持綠色導向、生態導向,聚焦農村供水保障、農村水環境治理等重點領域,“一地一策”構建多元投融資模式,累計審批水利基礎設施項目3個,投放貸款2.6億元,覆蓋沙縣龍湖公園、梅列區城鄉垃圾處理、將樂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多個綠色生態樣板工程,支持新建或改造水廠7座、輸配水管道316公里、偏遠山區獨立供水113處、污水處理廠4座,助力閩江水環境進一步優化。
(編輯 汪世軍)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