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行支持了一大批綠色項目,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正在顯現。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新理念,突出‘三農’和綠色金融發展特色,加快構建和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日前,農行黨委副書記、監事長袁長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闡述了他對綠色金融的觀察和理解。
綠色金融是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業務經營中充分考慮與環境相關的潛在回報、風險和成本,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優化。
“綠色信貸與化解過剩產能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核心是通過合理配置信貸資源,支持企業節能減排,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發展。”袁長清認為,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無論對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還是對金融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于這樣的認識,袁長清認為,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另一方面,應將企業環境、社會風險納入整體風險管理體系,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嚴格控制資金流入產能過剩和高污染企業,逐步壓縮和淘汰落后產能,推動技術升級和優化產業布局,從而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根據袁長清的觀察,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實踐片段化、個體化行為居多,投資的專業性和標準化程度還有待提高,需要在規范和指導綠色金融發展的標準、相應投資和配套的服務機構、金融產品和服務、政策支撐等方面予以加強。
在實踐操作中,農業銀行一直對綠色金融有很大的支持。數據顯示,農行信貸支持的環保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230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當量5420萬噸。去年,農行還在倫敦發行了中資金融機構首單綠色債券。
在袁長清看來,作為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行服務“三農”的特質、經營轉型目標、集團的優勢、風控理念都與綠色發展并行一致。因此,農行支持綠色發展義不容辭。
對于農行下一步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的思路,袁長清透露,未來農行將提升戰略管理,完善綠色金融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調整信貸結構,精準確定綠色金融服務領域;強化綠色理念,積極推進綠色金融服務創新。
具體到“三農”領域,袁長清表示,未來農行將加大對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品牌農業的金融扶持,積極介入特色休閑農業、農村生態旅游、農家樂項目,支持美麗鄉村和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建設。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