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提出金融支持新消費領域的細化政策措施。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新消費領域,特別是信息和網絡消費、綠色消費、農村消費等領域非常重視。國家鼓勵針對細分市場,開展有特色的消費金融服務。
早在今年“兩會”上,2016政府工作報告描繪出了消費增長和支持消費信貸明確的總方向,此次《意見》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可以預見的是消費金融有望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
消費金融在我國發展已有八年時間,隨著新一代群體的成長,中國居民對信貸金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不再主要局限于購房、購車等大額融資,家電、數碼產品、旅游甚至服飾、化妝品、食品等消費分期也越來流行。
在規模上,我國消費信貸在信貸結構中占比僅為20%左右,而在信貸發達的美國市場,消費信貸的占比超過60%,遠高于中國。以中國的人口基數估測,消費信貸將還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在中國人口基數中,農村地區占據了多數,因此農村消費金融將更具潛力。
近兩年來,隨著電商巨頭、互聯網金融公司瞄準農村消費金融,打破了農村消費金融產品長期供給單一的格局。阿里巴巴集團先后推出“千縣萬村計劃”以及撬動萬億社會信貸資源共同參與縣域升級的“千縣萬億”計劃,網商銀行通過村級服務站為有貸款需求的農民,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貸款。京東金融則是通過農村支付、鄉村白條等布局農村消費市場。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農村電子銀行業務發展迅速,農村地區網上銀行當年交易金額大約為150.44萬元,手機銀行當年交易金額大約為13.68億元。
隨著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的大力推進,以及農民支付手段的移動化,農民參與金融消費的機會與熱情逐步提高。
在業界看來,電商巨頭、互聯網金融進入農村金融市場,與原有的傳統金融機構、小貸公司等組成多樣的金融業態,在消費金融產品的供給上形成競爭和互補,有利于推動農村金融消費的發展進程。這也是有效釋放、擴大農村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筆者認為,農村領域相較于城市的金融消費,仍然有很大差距。就產品的創新速度而言,無論從產品種類還是產品技術上看,創新進展都相對緩慢。這歸結于在供給端,農村金融消費市場的參與者還相對缺乏,需要更多的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下沉和完善服務,使農村消費金融服務主體更加多元化,從而提高消費者服務的覆蓋率和可獲得性。
另外,在需求端,隨著一部分農民市民化,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他們對消費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顯得更為迫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