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到2011年《食品安全法》的誕生,食品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困擾百姓的重要問題。
微博上曾盛傳這樣一個段子:中國人的胃很結實,它能消化一切。比如膠面條、皮革奶、人造蛋......
從這樣的調侃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與無奈。所幸,我國近幾年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就在不久,重慶市政府宣布今年將為全市所有鄉鎮配備快檢設備,實現短時間內對食品安全的檢測。
的確,舌尖上的安全是一個長久而復雜的問題,因此國家更需建立完善的執法和監督體系。一方面,應建立從源頭可追溯、去向可追蹤、產品可召回的良性運行機制;而另一方面,在面對黑心商家時也絕不能手軟,應始終保持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對違反法律法規的無良商家從嚴懲處,免得過低的違法成本不但不能震懾商家,反而讓其不以為意。
除了國家各執法機關的重拳出擊,“群眾的眼睛”在監督食品安全方面也能起到大作用。當下,雖然大家對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有所提高,但維權觀念還相對薄弱。當遇到問題時,去哪里投訴,如何取證等都不知怎么應對。因此,宣傳教育是食品安全防御措施的基本環節。隨著群眾食品安全檢查意識的提高,帶來的好處是不僅能降低監管成本還能提高監管效率。
總之,食品安全不能只憑一家之力,只有通過多方努力,才能讓群眾不再談“食”色變。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