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是國民經濟投資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資金需求的矛盾突出,民間投資增長緩慢,一定程度制約了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激活民間資本對穩定經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民間投資存在三個亂象:
一是投資門檻高,不能投資,民間投資地下交易。地方政府招商引資重點以外資外商作為政績,不重視甚至排斥民間資本,一些行業存在潛規則,人為政策設檻,民間投資處于夾縫生存,公開操作性差,交易縮手縮腳,影響了規模發展。
二是預期風險高,不敢投資,民間投資瞻前顧后。當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產能過剩,導致民間投資動力不足,政府簡政放權措施不到位,市場預期信心與投資環境弱化,民間投資成本高,投資回報預期不足,使民間投資畏縮不前。
三是儲蓄利率高,不想投資,儲蓄存款居高不下。民間資本趨利性強,對政策風險防控要求高,一旦缺乏信心預期,民間投資就會避險萎縮。儲蓄穩中息高,致使儲蓄連續新高,幾十萬億儲蓄資金沉淀,風險累積創高。
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民間投資,發揮民間資本的“拾遺補缺”功能,支持實體經濟穩健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解決亂象。對民間投資實行頂層設計,通過放開管制,加強激勵保護,實行市場約束,投資環境保障,公平競爭,激活民間投資。
一是破除隱形壁壘,完善市場機制。民間投資是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的重要支撐力量。首先要有政策提升投資預期信心,破除民間投資準入限制,依靠市場平衡、活化民間沉淀資本。其次要依法保護民間投資,開放投資市場,增強投資回報信心預期,加大對實體經濟投資力度,促進經濟發展。
二是規范政策導向,培育投資環境。政府管理部門要下放權利,實行小管理,大服務,杜絕政策多變行為失信,破除民間投資壁壘和行業潛規則,完善投資環境,公開、公平、公正投資規則,讓內外資本同處一道起跑線。發揮國家投資風向標、領頭雁的作用,帶動民間資本投資主流經濟,促進整體經濟發展。
三是啟動服務杠桿,激活民間投資。國家要明確政策引導,加大市場管理預期,增強民間投資預期信心。通過降稅減費讓利減息,擴大民間投資投向和發展空間。通過劃分、警示投資風險等級,降低民間資本投資風險,增大回報率。放開、搞活民間投資交易,逐步分流儲蓄,繁榮民資市場,促進經濟穩健持久發展。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山東省高密市支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