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岳陽市某銀行員工利用商業匯票非法套取大額賬款,通過項目經營等手段掩蓋資金來源,最終行跡敗露,被公安機關刑拘。
據調查了解,事發當天,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的客戶較多,備用匯票憑證所剩無幾,憑證人員隨即與綜合柜員進行匯票交接與蓋章簽收。因客戶排隊等候多時,綜合柜員蓋章簽收后便辦理匯票業務,無暇顧及憑證人員整理票箱。而憑證人員利用這一間隙,佯稱還有一張沒有蓋章,綜合柜員以為自身漏蓋簽收,隨即補蓋一張空白的商業匯票憑證。這一張空白的真實銀行承兌匯票成為憑證人員洗錢的工具,也致使該行損失達400萬元。
洗錢犯罪不僅擾亂市場有序競爭,破壞正常經濟金融秩序,還威脅到當下誠信體系建設,嚴重的可能導致經濟危機。上述洗錢案,是銀行內部管理不嚴、員工反洗錢意識不強、職業操守不遵造成的后果。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覆蓋各領域,網絡洗錢手段日漸出新,銀行加強反洗錢管理日益重要。
反洗錢工作典型漏洞
1.慣性思維。少數銀行柜員認為“老客戶”經常辦理業務不存在風險,免除身份核查,實質上是應核查的未核查。
2.惰性思維。有些對公業務,沒有嚴格執行每月對賬,通常是幾個月一次,或者雙方當事人不在場,容易造成虛假報賬、挪用資金等財務風險。
3.審核不嚴。比如同一客戶攜帶同一姓名的多張身份證卻均被ID識別儀認證通過的情況下,銀行柜員沒有核實與調查,照常辦理存款業務。
4.重視不夠。除應付式地迎接檢查外,銀行基層網點對開展反洗錢知識學習與宣傳活動不重視、不主動,不能及時向客戶傳播如何避免洗錢風險。
5.設施落后。比如硬件設備無法準確識別證件真偽;數據統計系統未精細地分門別類,準確性難以保證;對大額的客戶資金交易、多次連續交易等關鍵信息缺少風險提示。
6.隊伍不專。關于洗錢蛛絲馬跡的發現,多根據老員工的經驗判斷,普遍缺乏對反洗錢的專業技能,包括反洗錢的法律知識、業務操作、數據分析、信息統計等,不能科學而全面地分析,也不能進行有效地風險防控。
那么,銀行如何建立一支專業反洗錢管理團隊,去偵破“浮在表面的是業務辦理,潛在水里的是洗錢活動”的偽裝呢?
1.提高風險意識。日常生活中,“中大獎、先匯款”等各類網絡詐騙信息時有出現,群眾因上當前往銀行辦理匯款手續,有經工作人員提醒免于受損的,還有默默受騙承擔損失的等等。正因為群眾金融常識有限,銀行更應加快反洗錢知識宣傳頻率,擴大宣傳覆蓋面,提高廣大客戶群風險意識,對自身經營與社會公眾盡責任。
2.打造專業隊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銀行必須有一支專業反洗錢隊伍,各網點配備反洗錢專干,挖掘基層對反洗錢知識的需求,形成洗錢信息與反洗錢工作的反應與反饋機制。此外需要探討對反洗錢隊伍的激勵機制,激發團隊對反洗錢工作的積極性。
3.完善管理制度。量化各項管理指標,讓反洗錢各項工作的開展有標準可參考,讓考核有依據可遵循。嚴格要求員工按照業務操作規范、崗位操作細則及反洗錢規章進行業務辦理,做到每辦一筆業務有規章支撐,而不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稽核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日常稽查與突擊檢查,對柜員業務操作是否合規、客戶信息是否完善進行詳細檢查,消除洗錢風險隱患。銀行柜員對照大額交易登記簿,定期對同一客戶或同一收款方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數據整合與統計,對有洗錢嫌疑的業務辦理提高警惕、及時上報風險管理部門,為后續可能開展的洗錢調查提供有力證據。
4.增強硬件配置。偵破洗錢犯罪偽裝,不可或缺的是硬件配置。比如可以通過“私人訂制”的形式,聘請技術開發或研發團隊進行識別設備、大額支付風險提示等系統的升級,確保各客戶的信息準確無誤。比如各類設備程序的更新與升級實現常態化,逐步實現對客戶的圖像、簽名、確認等流程的無紙化、電子化,方便客戶信息的保存與查閱,減少私人偽造信息的可能性。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