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消費金融發展迅猛,隨著近日中原銀行、包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獲批籌建消費金融公司,全國持有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已達18家。同時,還有一批正在籌建準備中,至此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已由試點轉為常態化。
眾多銀行加速布局消費金融公司,將其作為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的另一個板塊,與商業銀行錯位經營,互補發展,致力培養新消費增長點。在這背后正是體現了我國消費繼續升級和新消費不斷釋放增長潛力的過程。有專家稱,新消費時代的來臨,開啟了消費金融爆發增長期,消費金融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預計達到10萬億元級別。
巨大的市場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目前,商業銀行、電商、小貸公司、P2P平臺等蜂擁進入消費金融市場,除了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市場上還存有大量非持牌的民間消費金融公司。而就自身發展而言,消費金融公司還處于發展初期,多數公司在跑馬圈地,容易產生盲目提高額度、盲目給商家返傭等現象,對整個市場培育不利。
由此看來,要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獲得長遠發展,消費金融公司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專業化發展之路,培育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由于消費金融具有較強的消費場景特征,與消費場景緊密結合,切入客戶實際的信貸需求,才是消費金融公司應該瞄準的方向。
從消費場景來看,消費金融公司定位于中低端客戶,是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再延伸,主要滿足小額、低門檻的信貸需求。但當前我國個人信貸消費需求呈現出區域分化,現階段城市客戶的消費升級基本完成,對耐用消費品貸款的需求并不旺盛,反而農村居民的耐用品消費需求旺盛。受制于征信體系的不完善、金融供給不足等因素的影響,農村消費信貸需求尚未滿足,相對而言還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消費金融公司可積極開拓農村信貸市場,下沉服務,在對具有穩定收入的農戶購買家電、農用機械用具等耐用消費品方面,為其提供便利的融資解決方案,進而拉動農村居民消費。
同時,農村消費作為六大新消費領域之一,是國家引導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應引導金融資源向該領域轉移。為此,監管部門在審批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時,可有所側重,加強對農村消費的金融供給。這既是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轉型的內在要求,也是推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