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持續多月的“跨年霾”,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環境的關注。據環保部監測數據顯示,元旦期間,中國重度空氣污染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62個城市啟動了黃色及以上預警。為此,環保部門派出了10個督查組對重點工業企業停限產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綠色”更是作為政府“十三五”規劃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對于金融行業而言,“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已經被列入“十三五”規劃,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為了進一步確保綠色金融的實行,關于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文件也相繼出爐。從2016年8月央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出臺《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構建多層面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達成各方共識,到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再到最近中央經濟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
在國家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激勵下,發展綠色金融不僅是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也是其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數據顯示,在未來五年中,我國綠色產業的年投資需求在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而財政資源只能滿足10-15%的綠色投資需求,大量綠色投資必須來源于社會資本。這意味著,綠色金融的發展將為金融機構提供巨大的藍海市場。
我們認為,當前資源供給壓力、環境污染及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金融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引擎,發展綠色金融已成了重要的選擇。因此,各金融機構應結合當地產業發展情況和環境治理現狀,創新推動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加大對綠色產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同時,建立完善綠色金融發展機制,加快綠色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盡快啟動綠色金融人才儲備工作,以努力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為發展綠色金融提供動能和保障。
此外,金融機構還應將綠色可持續發展提高到企業戰略和公司治理層面,針對綠色金融完善相關審批流程,從組織架構、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等方面貫徹落實并完善配套支持,以確保“綠色金融”成為一種長效機制。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