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在生態上、資源上、穩定上都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
由于自然條件艱苦,氣候條件惡劣,青海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貧困發生率高于全國7.5個百分點。46個縣(市、區、行委)中,國家級貧困縣有42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萬戶、52萬人,涉及1622個貧困村。
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力銀行,農發行青海省分行以貧困地區、貧困人口、“三農三牧”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為重點,聚焦精準發力,樹立起扶貧銀行的品牌形象。
近日,《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就農發行青海省分行2016年以來全速挺進脫貧攻堅主戰場,對該行黨委書記、行長吳飚進行了專訪。
《農村金融時報》:青海省地跨六盤山、四省藏區和兩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任務重,與全國其他貧困地區相比,這里的扶貧工作難在哪里?
吳飚:2016年3月,我從貴州省分行調入青海省分行履職。雖然貴州與青海同樣都是深度貧困地區,但青海的貧困狀況具有明顯的“區域性、民族性、綜合性、特殊性”。
青海轄內面積72萬平方公里,52%的貧困人口分布在占全省總面積97%的藏區,東部干旱山區貧困人口占42%,貧困集中度分散,導致扶貧工作面廣,成本高,扶貧拉動效益低。
作為我國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動土、動山、動草”的每一步都要從全局考慮,脫貧攻堅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無論是速度上還是力度上都受到一定制約。
除了氣候條件惡劣,產業發展相對單一,青海省還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占全省總面積的98%,藏、回、土等54個少數民族人口280.74萬人,占總人口的47.71%,脫貧攻堅受宗教信仰、維護民族穩定等特殊性因素的影響顯著。
《農村金融時報》:面對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復雜的貧困因素,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力銀行,農發行青海省分行如何克服困難,妥善應對?
吳飚:全力服務好脫貧攻堅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農發行的職責所在。新一屆黨委班子深刻認識服務脫貧攻堅的重大歷史使命,秉承家國情懷,以此謀篇布局,砥礪履職。
一是明確精準扶貧工作方向。農發行青海省分行確定以“大扶貧戰略”總攬全行業務發展、向全省42個貧困縣投放扶貧貸款1000億元的工作目標,精準制定對接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創建省級政策性金融扶貧實驗示范區等具體工作措施和方案,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有目標、有抓手、有成效。
二是構建金融扶貧組織保障。農發行青海省分行黨委班子成員分片包干負責全省42個貧困縣,對省內25個貧困縣派駐扶貧工作組。本行還積極與省扶貧開發局、財政廳、發改委聯系溝通,對接融資需求及有關事宜。同時積極響應人民銀行、扶貧局、財政廳和金融機構脫貧攻堅金融服務工作聯動機制,做到政策互動和信息共享。
三是夯實扶貧工作開展基礎。農發行青海省分行與省扶貧開發局簽署了《扶貧開發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內容包括支持全省易地扶貧搬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光伏扶貧和產業發展等重大項目融資需求。推動成立了省級扶貧投融資主體(青海省扶貧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農發行易地扶貧搬遷貸款以及其他扶貧項目省級承貸主體,并促成省內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38個縣級扶貧部門全部在農發行分支機構開立扶貧資金賬戶。
《農村金融時報》: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確保到2019年全省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全部“摘帽”。對此農發行青海省分行如何發力?
吳飚:經濟發展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我們要求全速挺進脫貧攻堅主戰場,明確工作重點,努力在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上做文章。上半年,全行累計投放各類貸款150億元,貸款增量位居全省金融機構首位。截至6月末,各項貸款余額407.23億元,比年初凈增91.44億元,其中,扶貧貸款余額343.14億元,占全部貸款的84.26%。
一是以支持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業務發展先機。率先審批青海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中央財政貼息專項貸款40.49億元,投放專項建設基金5億元。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面開工建設,涉及38個縣(市)、2.1萬戶、7.8萬人。同時,深化銀政合作,審批貧困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貸款3個,金額8.4億元,實現投放3.69億元,建設易地搬遷安置房1958套以及圍繞搬遷安置點建設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搬遷人口1958戶、7606人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二是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以支持貧困地區公路及農村路網建設為重點,與省交通運輸廳簽訂總額760億元的《意向性戰略合作協議》,審批貧困地區公路及農村路網項目貸款108.5億元,投放66億元;以支持棚戶區改造為重點,審批棚戶區改造項目貸款37.94億元,投放28.64億元;以支持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為重點,投放中長期扶貧貸款24.7億元。
三是大力支持特色產業扶貧及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青海省分行積極探索“政府+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五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出“大通綠草源”、“祁連億達”和“瀞度水”等一批金融支持產業扶貧模式。截至6月末,全行累計投放產業精準扶貧貸款11.04億元,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73.47億元,累計帶動2.4萬貧困人口脫貧。
四是積極推進省級政策性金融扶貧實驗示范區創建工作。去年以來,我行多次向省長進行專題匯報,扶貧業務處主動與政府相關部門多次對接、協調。經過各方努力,目前,創建青海省省級政策性金融扶貧實驗示范區已獲得總行同意。
五是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和“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合作機制。省分行制定實施方案,指導基層行做好溝通交流、項目對接工作。同時,扶貧業務處與省扶貧局、省工商聯共同組成精準扶貧督查小組赴相關地區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積極對接項目需求。
《農村金融時報》:農發行青海省分行以脫貧攻堅統攬各項工作,對于自身發展有何要求?
吳飚:按照總行相關要求,農發行青海省分行將扶貧業務基礎、內部管理工作和做好扶貧業務拓展同重視、同部署、同落實。
一是創新扶貧業務模式。青海省分行把政府購買服務、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等等要素進行全領域的整合,先后制訂光伏扶貧、產業扶貧過橋貸款等金融服務方案,組合使用“信貸產品+基金產品”,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扶貧項目長期可持續。
二是強化經營服務意識。去年以來,青海省分行基本將所有信貸產品整合為扶貧貸款,建立綠色通道,要求全員增強服務意識,不僅要切實保證各類扶貧項目資金需求,還要做好資金使用監管。比如,我行與省扶貧開發局研究制定《青海省易地扶貧搬遷信貸資金使用和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資金使用按期上報制度,及時掌握了解易地扶貧搬遷各項資金的撥付使用情況。
三是加強扶貧隊伍建設。青海省分行一方面大力調整隊伍結構,深化績效考核,提拔了一批有能力、敢拼、敢干的年輕干部。另一方面把“爭做合格黨員”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加強扶貧信貸文化建設,全力服務全省脫貧攻堅規劃實施,確保政策性金融扶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