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浪財經舉辦的2017金麒麟論壇保險分論壇上,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我國保險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險企要適應當下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解決供給矛盾,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黃洪強調,保險監管仍存在對風險不夠敏感等問題,下一步工作中,保險監管要“長牙齒”。
今年以來,保監會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黃洪強調,保險監管目前還不能完全適應當下國內快速發展的環境,險企要重塑保險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黃洪分別從監管的定位、資源配置、風險監管、以及監管的實踐四個方面提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具體來說,“從監管的定位看,要處理好發展和監管的關系”,黃洪提出,“監管的首要任務是制定科學的游戲規則,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市場主體都在這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里面來經營,防止“市場失靈”和重大風險積累,最終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黃洪提出,就監管的資源配置來說,要把監管資源向發現風險、防范風險、處置風險傾斜。“現在,大量的監管資源配置在日常行為監管上,對法人機構風險監管的投入嚴重不足,對風險不夠敏感,一些重大風險不能及時發現。特別是在資本、資金運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手段,這也是導致一些保險機構產生嚴重風險隱患的根源。”黃洪警示道。
而在風險監管方面,黃洪認為保險業監管資源配置必須有大的變化,向風險監管、法人機構監管、重大風險處置等領域傾斜。他提出,“新技術發展很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在保險業的運用日新月異,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潮流”,黃洪認為這對保險監管是個很大的挑戰,“而保險業要大力加強保險監管科技建設,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應對和把握新技術給金融保險業帶來的新變化。”
同時,黃洪提出,“從監管的實踐看,保險監管要‘長牙齒’,不能只說不做,要敢于作出不同于市場的獨立判斷,而不是被市場的意志所左右。要敢于質疑,能夠說不,提高依法監管的能力。”
黃洪認為,保險行業目前存在一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背離了行業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的要求。
因此,黃洪提出,保險業應重塑行業理念,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保險業的根本追求,把人民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獲不獲益、喜不喜歡作為檢驗保險業發展成果的根本標準,而不是把資產規模、行業影響、發展速度,甚至是資本的態度異化為檢驗標準。
具體來看,在保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黃洪認為,險企要著力在增強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上下功夫。“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險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迸發、不斷升級的保險需求之間的矛盾,保險供給和服務必須有大的飛躍。”黃洪表示。
此外,黃洪提醒保險公司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中國,背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保險公司沒有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這是中國保險業的政治邏輯、經濟邏輯、市場邏輯和監管邏輯。”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