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近日發布了推進土地確權的最新情況,目前全國整省推進此項工作的省份已達28個,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國2718個縣(區、市),3.3萬個鄉(鎮)、53.9萬個行政村,實測承包地面積15.2億畝,已經超過二輪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確權達到面積11.1億畝,占二輪家庭承包耕地賬面面積的82%;山東、寧夏、安徽、四川、江西、河南、陜西等7省(區)已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了基本完成。
農村土地,是農業基本生產要素,也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村土地確權,就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認、確定農民對其生產生活的農村范圍內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將農村土地確權,主要是解決目前土地界限不清等問題。
自農村實行土地承包以來,國家已經允許并支持農民流轉土地,以實現農民利益和土地收益的最大化。但隨著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導致土地利益關系不斷調整,這必然會要求土地要素的流動和重新配置。由于沒有嚴格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導致承包地塊的權屬界限不清、合同面積不準,農村土地流轉遭遇到制度瓶頸。
夯實農村土地改革的地基,需要理順農村現有產權關系。新一輪農村土地改革的重點是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推進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三權分離”,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是基礎。只有在理清國家與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之間的財產權利界限的基礎上,才能構建起完整的農村資產財產權益體系,盤活農村生產要素,解放農村生產力。
農村土地確權,等于是給農民承包經營的土地辦了“身份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是黨中央確立的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制度基礎。把農戶承包經營權落實到地塊,使農戶承包地權屬更加明晰,農民流轉承包地就能更踏實,農戶才能放心的以轉包、租賃、入股等形式把土地流轉出去。留在農村的農民能一心搞生產,放心的通過土地流轉,從有閑置土地的村民那里轉包或租賃土地。打算外出務工的農民能沒有后顧之憂的一心外出務工、進城落戶。這樣既形成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同時也使得農民的收入大大增加,還對推進了農業現代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
因此,我們認為,確權登記頒證是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完成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對推動“三權”分置,完善相關制度,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包括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都有基礎性的作用。
目前,我國土地確權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在實踐中,確權成果的應用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按照中央要求,全國將在2018年底完成此項工作。從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到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再到宅基地等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農村土地改革為盤活農村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促進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民收入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具有基礎性意義,我們相信,今天打下的良好基礎也必將為“三農”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