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向世界亮出一份穩中向好、好于預期的成績單。
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總量不僅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更在推動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和質量提升上蹄疾步穩,實現GDP增速達到6.9%,為經濟注入中長期發展動力。
6.9%這個數字的公布,結束了中國經濟自2011年開始的增速下行態勢。這一轉折,加上多項經濟指標好于預期,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重要階段,經濟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經濟發展的關注點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事實上,這些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頂住內外壓力實現“超預期”,源自于中國發展動能目前正從數量擴張型轉向創新驅動型,而創新的發展理念正是撬動中國動能轉化的核心杠桿。
近年來,隨著創新理念的深入貫徹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漸轉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轉換悄然生效,中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逐漸代替中低端和傳統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當下,我國增長動能正在由投資拉動型轉向消費驅動型、由工業主導型轉向服務業主導型、由資源消耗型轉向綠色低耗型。分產業來看,2017年第三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占比持續增加。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0%。GDP增長中消費支出的貢獻最大,中國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8.8%。從環保角度來看,2017年度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具有代表意義的工業的新舊動能也在加速切換之中。在過去一年中,中國的“六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動能)正在蓬勃發展。新技術上,C919大飛機、復興號動車組、量子通信線路、深海探測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去年不斷涌現。新產品和新產業方面,現在需求旺盛的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都在10%以上。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如今的中國,最大的發展潛力在于經濟轉型呈現出時代性趨勢,最大的優勢在于新舊動能轉換釋放經濟增長新動力,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于我們經濟轉型的空間仍然很大。
當然,我們也需要清醒看到,當前國際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還有待解決,宏觀經濟提質增效、持續發展任重道遠,仍需付出艱苦努力。但可以相信,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必將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揚帆遠行,因為中國新型經濟增長的潛力才剛剛開始釋放。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