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工作提出的建議之一。作為農業大省,江西農業資源豐富,生態優勢明顯,鄉村振興大有可為,為農村金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江西是全國首批開展農村信用社改革的8個試點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第5個全面完成農信改制的省份,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工作相對來說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江西省聯社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小銀行+大平臺”發展戰略,引導全省86家農商銀行增強支農支小戰略定力,持續加大金融供給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為江西“三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保障。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孔發龍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專訪時,詳細介紹了江西省農商銀行在江西省聯社的引領下為鄉村振興提供的農村金融方案。
《農村金融時報》: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詳細闡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您認為這對農村金融機構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江西省農商銀行應如何發揮新作為?
孔發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開拓投融資渠道,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其中對農村金融工作提了很多具體的新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農村金融機構要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對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重點是要防止脫實向虛,更好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對農村金融體系完善提出了新要求,根據涉農金融機構職責定位,多層次、差異化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對農村金融風險管控提出了新要求,關鍵是把握創新與風險之間的平衡,更好發揮農村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作用。
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提供了更好的政策和市場機遇。江西省農商銀行將從服務新時代“三農”工作全局出發,從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眼,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是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要聚焦平衡充分、質量提升,把更多金融資源更加充分地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提高農村金融供給質量,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發展,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對接農村現代化的建設發展需要。要堅持綠色創新、供需匹配,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助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綠色金融發展,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力度,為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支持。建立“整村推進”常態化營銷服務機制,全面實施小額農貸擴面提額增效工程。優化三農事業部管理機制,提升農村金融服務便民站質效,不斷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三是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決響應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求,重點做好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貸款投放,提升金融精準扶貧效能;圍繞農民群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豐富農村金融產品,拓寬農民擔保方式,以金融手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鄉村金融服務網絡建設,加大對廣大農民在消費升級、城鎮化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再就業過程中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貸款、理財、支付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的金融服務獲得感。
《農村金融時報》:在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上,江西省農商銀行有哪些著力點?
孔發龍:江西省農商銀行在鄉村振興中的著力點,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今年一號文件的重要關鍵詞中。
在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上,可以從支持鄉村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發力。通過創新推廣財政補貼資金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水利機具抵押貸款和“銀行+保險”等融資模式,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高效節水農業等農業基礎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改進農業生產條件。
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上,可以從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發力。依托特許經營權、收費權、股權質押等信貸產品,主動對接鄉村飲水安全、清潔能源、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運用“銀行+農戶+企業”、“銀行+農戶+財政補貼”等服務模式,加大對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特色小鎮建設的支持力度。
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可以從對接農民市民化需求發力。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趨勢,加大安居貸、租賃貸等農民消費類貸款的創新步伐,為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鎮創造良好條件,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可以從激活農村金融資源要素發力。結合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大力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貸款試點,探索創新土地經營權反擔保、組合擔保、“農地+農戶+合作社”等擔保和服務模式,進一步激發農村金融市場活力。
《農村金融時報》:對于中央一號文件的貫徹實施,江西省農商銀行有什么計劃?
孔發龍: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的總要求,江西省聯社將從加大鄉村振興發展信貸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增強服務鄉村振興發展供給能力三個維度著力。
在“加大鄉村振興發展信貸支持力度”方面,重點支持發展農業優勢產業,向江西省優質稻、蔬菜、果業等九大農業優勢產業傾斜,優化農業產業布局。重點支持發展品牌農業,利用倉單、訂單融資等方式,推廣“臍橙貸”“甜柚貸”“藍莓貸”等系列信貸產品,支持全省區域性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推動綠色農業品牌創建。重點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持力度;加大對有務農意愿的小農客戶在生產技能改造、經營規模擴大、生產方式轉變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對接支持力度。同時,對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鄉村產權改革、 加大金融精準扶貧力度等工作也做了統一部署。
在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水平方面,一是加強“三農”貸款流程化管理,加快“三農”和農村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制度、流程、渠道升級,努力做到“三個優先”:鄉村振興信貸資源優先安排、支持鄉村振興貸款優先發放、鄉村振興相關金融服務優先滿足;二是加強“三農”貸款質量管理,貫徹落實質量興農戰略,將合規經營貫穿于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全過程,有效防范金融風險,適當調整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鞏固和提升“三農”貸款的質量;三是完善“三農”人才儲備與培訓機制,對標新時代“三農”工作要求,培養造就一支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金融工作隊伍,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在增強服務鄉村振興發展供給能力方面:一是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差別化貸款額度、利率、期限和服務,營造良好農村信用環境和文明鄉風;二是加強與政府和銀監、人行、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的聯系,爭取更多貼息、支農再貸款等優惠政策;三是加快“三農”信貸產品創新。創新推出瓷藝貸、工匠貸等貸款產品,促進鄉村傳統工藝品牌化經營。加強與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合作,創新推廣農業設施抵押貸款、大型農機設備租賃、訂單融資等業務,探索“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型產業模式的支持方式;四是加強與保險、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等同業機構的合作,建立多方共同參與的農村信貸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持之以恒地干,真金白銀地投。全省農信系統農商銀行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人才培育、部門聯動、合規管理和黨建引領,計劃2018至2020年三年投入3000億元信貸資金,在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金融主力作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