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理財新規),同一天,央行會同有關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補充通知),引起熱烈反響。上述新規在具體操作上考慮到了我國資管行業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擴大了監管政策的彈性空間,讓不少人表示感受到了政策層面釋放出來的暖意。
梳理可以發現,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補充通知適當弱化了某些領域的相關規定。例如,適當放開了公募資管產品投資非標,過渡期內允許金融機構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對部分資管產品放松估值方法,通過MPA、補充資本金支持表外回表,下調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等。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非標和委外清理的壓力,有利于企業通過非標進行融資,改善了當前非標融資幾乎停滯的狀態。同時,新規均著力減少表外回表的摩擦,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表內信貸投放的風險偏好。此外,新規還消除了此前操作細則未定的業務不確定性,伴隨細則的出爐,一些處于停擺狀態的銀行理財新產品得以開工。
可以看出,松緊適度的監管彈性空間,有助于緩解因監管壓力和對未到期存量資產提前贖回引發的存量債務風險,避免理財規模大幅萎縮形成金融風險并危及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從打破剛兌、禁止期限錯配、清理資金池、去嵌套等方面來看,新政并沒有跳出資管新規的框架,依然符合金融去杠桿的主要思路,并進一步明確了“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監管標準和要求。在當前經濟增長存內外多重隱憂及監管協同分歧顯性化背景下,監管政策的延續性以及明確細則,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避免出現金融機構采取過急過緊的“一刀切”舉動或消極等待的觀望態度,確保金融市場穩定運行,為實體經濟創造健康的貨幣金融環境,更為打贏防范重大風險攻堅戰注入更多底氣。
總而言之,在當前大環境下,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補充通知等政策對宏觀經濟與監管政策做出一些較為緩和的微調,對資管新規發布后的社融持續下滑、信用風險加速爆發等情況將有所緩解,有助于改善信貸市場條件,推動信貸增速觸底反彈。同時,隨著金融監管整體趨嚴,影子銀行等導致杠桿率上升的狀況將有較大改變,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清理、整頓和規范力度也在加大,可以期待,未來我國杠桿率將總體趨穩,并逐步實現有序降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