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銀保監分局 謝殿輝)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我國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積極應對疫情的同時,也能夠深刻感受到疫情對整個銀行業的轉型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影響。銀行業要將此次疫情“危機”轉化為“機遇”,分析疫情對金融消費者、各個行業、整改社會的影響,及時轉變發展思路,積極創新,加快轉型。
一、行業發展出現新趨勢,銀行資金投向需轉變。此次疫情對各個行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零售餐飲、住宿旅游、房地產等受到較大沖擊,或引發其通過加快線上網絡平臺建設等方式進行轉型。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生鮮配送、網絡娛樂等行業迅猛發展,或引發對資金的巨大需求。生物醫藥、互聯網大數據、5G技術等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運用。行業發展的調整將引起資金需求的調整,銀行業要及時發現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對不同行業的影響,跟進最新行業變化,盡快調整資金投向,以滿足不同行業對資金的需求,促進自身的發展。
二、消費習慣發生改變,金融科技需重點發展。此次疫情將對金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產生深遠影響。疫情迫使部分消費者嘗試新的金融消費模式,大量業務由線下轉移至線上,通過互聯網、手機銀行等進行辦理。消費者借此進一步體驗到線上辦理業務的便捷性,金融科技已經展現出獨特優勢。未來線上辦理業務的消費者將越來越多,對線上轉賬、儲蓄、投資理財等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重點發展金融科技,加速營業方式轉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精準營銷、智能風控。要持續加強線上金融服務,優化服務質量,打造綜合金融科技服務生態環境。
三、金融需求多樣化,需加快金融產品創新。經過此次疫情,民眾健康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等領域將產生更多金融需求;中小微企業資金鏈緊張,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民眾金融消費多樣化,需要差異化金融產品滿足需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全面深入挖掘客戶金融需求,根據不同客戶群體創新金融產品,提供精準化、多樣化產品和服務。要結合不同行業的資金周轉特點設計出合理融資期限、貸款額度的產品;要針對中小微企業特征,開發出更加靈活的抵質押產品,解決企業資金流困難;要根據民眾不同消費需求特點,提供差異化理財、消費等創新金融產品。
四、實體網點受影響較大,需重視網點轉型。疫情大大減少了銀行實體網點的業務量,金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被較大程度改變,業務線上化更加凸顯。在此情況下,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主動轉變,對網點進行轉型。一是要轉變經營理念,重視網點轉型發展。要以客戶為中心,針對不同類型客戶群實施差異化營銷,實現網點業務從被動受理向主動營銷轉變。二是重組低效網點,提升網點效能。要及時將網點發展方向從數量擴張調整到結構優化,追求網點資源更高效的配置。對周邊金融客戶資源少、業務能力弱、經濟效益差、業績難以提升的網點,要通過撤并、遷址等手段對其進行重組改造。三是精確網點定位,多元化方向發展。網點的布局定位要從目標市場出發,結合周邊商業環境特點,進行精準布局,減少資源浪費。要將全功能網點與專業網點相結合,在人流量大的大型商圈設立全功能網點,在特點突出的地區設立小型化、輕型化、差異化網點。
五、查找機制體制漏洞,切實提高承壓能力。此次疫情對于銀行業來說是現實版的壓力評估測試,全方位檢驗了銀行業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運營能力和應急能力,能夠一定程度暴露出各家銀行在不同環節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反映出在機制體制方面的漏洞。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將此次疫情轉危為機,充分運用疫情所反映的問題,優化完善工作流程、措施和機制體制,更好的監測、分析、預警、防控潛在的風險,進一步提高承受壓力事件的能力。
(農村金融時報 河南駐地記者王松 推介)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