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改善民營企業融資難題,近期,多家銀行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民營經濟質效的措施。
銀行如何針對民營企業優化融資方案?銀行應如何緩解民營企業首貸難題?本期《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劉磊。
記者:目前,銀行大額融資更多依靠固定資產抵押。對于缺少固定資產的民營企業來說獲得較大額度的貸款相對較難,銀行如何針對民營企業優化融資方案?如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民營企業提供較大額度的融資支持?
劉磊:對民營企業來說,大多缺乏可以作為抵押的固定資產,因此通過固定資產抵押的方式融資就很難做到。為了更好地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要勇于擔當,要跳出傳統“唯抵押論”的思維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首先,應利用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所掌握的信息,對貸款民營企業的經營及信用狀況全面掌握,根據企業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向企業提供的一定額度的信用貸款;同時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及時還款、與銀行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提高企業的聲譽等提高自身的信用評級來獲得更高的貸款額度和更優惠的貸款利率。
其次,可以通過第三方擔保的方式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特別是當民營企業所在的供應鏈上有一個非常有實力的核心企業時,可以通過核心企業擔保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而由于供應鏈的特殊關系,核心企業也可以規避相應的擔保風險,是一個“一舉三得”的多贏融資模式。
再次,應對融資企業的股權價值進行評估,如果民營企業“質地較好”,就可以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為該民營企業提供股權質押貸款。
對于處于技術領先乃至壟斷地位的民營企業,銀行可以聘請相關技術專家對其進行研究評估和分析,根據評估分析結果對其貸款融資進行一定額度的資金匹配。
記者:民營企業特別是成立時間較短的民營企業普遍存在首貸難問題,民營企業一旦獲得首次貸款,隨后的貸款則相對容易。銀行應如何緩解民營企業首貸難題?
劉磊:為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破解民營企業首貸難問題,銀行需要圍繞首貸企業在融資中的痛點,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創新。
首先,應加大與政府部門合作,通過各地政府的企業數據庫和投融資活動推介會等,提升銀行信息獲取能力,盡可能多地掌握所覆蓋區域民營企業的相關信息,包括企業所屬行業、行業地位、行業競爭狀況、企業規模、技術先進性、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對企業發展做出分析和預判,這樣既可以控制放貸風險,又可以提高首貸業務的供需匹配度。
其次,應通過線上供應鏈融資模式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這樣就可以將銀行授信活動內嵌于民營企業產、供、銷的各個環節,將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線化,實時掌握供應鏈中企業經營情況從而控制融資貸款的風險。這是一種閉環融資模式,銀行可以通過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掌控融資民營企業的上流、物流和資金流,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了銀行的貸款風險。
再次,應加強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探索基于信用的授信新模式。銀行應加強云計算、大數據和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運用,通過科技手段降低普惠金融業務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可將民營企業在網絡平臺上的現金流、信用記錄、交易情況等信息作為評估其信用狀況的基礎,完善基于信用的信用新模式,這可以為銀行對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提供必要的信用數據支撐,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
此外,銀行可以爭取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提高銀行發放首貸的積極性。比如允許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損失準備在稅前計提,對于銀行加大民營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的資金撬動和杠桿放大作用,通過稅收減免、資本金注入、風險補償等方式,加大對政策性擔保機構的扶持力度,同時各級政府設立再擔保基金,籌建規模大、公信力高、管理水平高的再擔保公司,并鼓勵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建立市場化的再擔保體系等,從而為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融資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提高銀行為民營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