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當前,我國人口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如何讓老年人有尊嚴、有質量地安度晚年,既是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民之關切”,也是關乎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的“國之大者”。
近些年來,我國養老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如火如荼,社會公眾對于養老事業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我國金融行業同樣不甘落后,在開發養老金融業務和服務模式上,日益呈現出新變化,獲得新成效。
如果說,“老年人如何養老”是一道重要的民生課題,那么,如何“未雨綢繆積極備老”,同樣是“養老”這個大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隨著社會公眾對養老的認知日益加深,更多中壯年群體已經通過超前謀劃、及早布局,來應對未來進入老年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和變化。甚至已有不少年輕人,包括“90后”乃至“00后”,也開始正視養老問題,超前加入“積極備老”的行列中。
尤其是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一年多來,開戶人數不斷增加,相關金融產品供給也在逐漸優化豐富。這在某種意義上也說明這一制度引發了年輕人對養老問題的思考與關注,他們已開始提前進行備老規劃。
這一變化和發展趨勢,對于金融行業做好養老金融而言,無疑是值得深入挖掘和開發的“新藍海”,亦是“養老金融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拓展方向和可持續發展路徑。
對于金融機構來講,要書寫好中國特色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需要未雨綢繆,為相關各個年齡段群體提供適宜的備老金融服務,滿足他們在備老、醫療、投資等方面的需求。
首先,可深入了解并挖掘相對年輕群體在規劃未來養老方面的金融需求。通過細致的市場調研和大數據分析,了解他們在養老規劃、醫療保障、財富傳承等方面的具體需求。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開發和設計適合這部分人群,尤其是中壯年人群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如具備長期可持續性收益的理財產品、養老保險、健康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
其次,金融機構還需要不斷完善養老金金融服務體系,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各年齡段客戶的水平,為不同類型、不同年齡的客戶提供多元化、具有長遠性質的養(備)老金融服務。
加強風險管理與監管也很重要。備老金融涉及更多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且具有長期投資的性質和特點,因此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和監管力度,確保金融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應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機制,對金融機構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確保其業務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并具備長期開發的能力和可靠性。
當然,金融機構還應加強跨部門合作與信息共享,如與政府部門、同業、社保機構等協同合作,更有效地推動備老金融在全國各個區域,尤其是鄉鎮農村區域的普及與發展。
此外,提升社會公眾對自身養老規劃與儲備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也十分必要。可以通過廣泛開展各個年齡段的相關金融知識講座及沙龍活動,或充分應用短視頻、微信朋友圈等新媒體渠道進行交流溝通與傳播推廣。
總體來看,發展備老金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攜手努力。未來,金融行業應積極推動,助力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注養老,人人合理備老”的意識和環境,為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探索出一條長遠路徑。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