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近年來,銀行業已采取多種方式為企業減費讓利,助推實體經濟降本增效,體現了與實體經濟風險共擔、共同奮斗的決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銀行業的平均凈息差為1.69%,比2022年下降了0.22個百分點。
在凈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銀行應如何調整策略,確保穩健的利潤增長,進而推動自身高質量的發展?當記者就此采訪相關銀行分支機構負責人時,得到了相似的答案:把盤子做大,把服務做強。
其中,一家國有大行的支行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貸款利率高時,雖然凈息差較大,但該支行核算下來的利潤并沒有現在高。這主要是因為,近幾年該支行客戶數量出現大幅增長,雖然凈息差縮窄了,但盤子做大了,服務越來越有特色,經濟效益也得到了保障。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利潤率、凈息差等均處于較低水平。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銀行需采取商業可持續的經營策略,確保盈利能力的實現,才能為實體經濟提供長期且穩定的支持。具體而言:
一是擴大客戶基礎和市場覆蓋面。銀行應致力于提供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吸引并滿足廣大客戶的多元化需求。這不僅包括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還應涵蓋投資、保險、理財等多元化金融服務。通過擴大服務范圍,可以吸引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客戶群體,進而推動業務量的持續增長,穩固提升市場份額。
二是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服務質量是吸引和留住客戶的關鍵。通過提高服務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和增加個性化服務,可以提高客戶對銀行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增加客戶的交易頻率和交易量。
三是做好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擴大業務規模、接納更多客戶,并不代表隨意擴大風險敞口,而是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將業務做大做強。銀行需不斷加強風險管理,確保資產質量。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技術手段,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總體利潤。同時,銀行還需高度關注合規風險,確保業務活動始終遵循法律法規,避免因違規操作導致的損失。
此外,在貸款利率處于較低水平時期,銀行更需敏銳洞察并深入挖掘潛在的信貸需求,不應只聚焦已有的信貸需求,更不應盲目壘大戶。銀行應以創新的小眾化、多元化服務為突破口,通過提供精準、個性化的金融解決方案,贏得高黏性的客戶群體,從而快速而有效地占領市場份額。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