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金霞
6月27日,2024年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月第六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大會以“把握數字時代新機遇,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一起益企’服務中小微”為主題,通過政策解讀、成果發布、案例分享、優秀表彰和合作交流等活動,展示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成就、新技術、新服務,樹立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新品牌和行業標桿。大會還聯合金融機構共同啟動“一起益企”中小微成長計劃暨“數字金融+”生態發展合作平臺,為廣大中小微企業送政策、送專家、送技術、送服務、送溫暖,積極探索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新范式。
“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服務團團長、中國通信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楊竑在會議致辭中表示,發展普惠金融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可得性和服務能力的重要途經,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數字普惠金融至關重要。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在會議致辭中表示,當前以技術和數據為關鍵要素,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為重要的推動力量。以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合力構筑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創新應用,則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二者的深度融合與迭代創新,將有效滿足廣大中小微企業的數字金融服務需求,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示范應用。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副司長車士義在會議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以服務中小微企業為重點,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國支農再貸款余額為6650億元、支小再貸款余額為1.7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授信戶數同比分別增長20.3%、7.5%。未來將立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在強化科技賦能、提升服務質效、構建良好生態、強化風險防控、參與數字普惠金融國際治理等方面持續推進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在主旨報告環節,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就促進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促進普惠金融持續下沉,特別是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空間還很大。二是完善小微主體征信體系,需要形成好的統一平臺和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有效提升和釋放數據價值。三是拓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領域,不僅要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保險等金融服務,還可以提供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其他增值服務,如財務管理、客戶對接、產業鏈互聯等。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就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情況、未來趨勢和面臨的風險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數字技術賦能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一是加大通用大模型、數據中心等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的研發。二是建設訓練大模型的共享平臺。三是金融監管部門推動建立統一的公共數據開放性標準規范。四是加強地方信用服務平臺建設。五是盡快建立進入大模型的相關規范和審查制度,必要時開展沙盒試點。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在農村普惠金融方面,建議加強集約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共享數據支持和數據服務;進一步推進政策性的資金支持和利息補貼等。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