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海洋局局長孫書賢表示,目前,我國的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顯現出良好成效。2023年,我國海洋產業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8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復蘇強勁,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我國是海洋大國,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海洋資源的深入開發,海洋漁業、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領域呈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銀行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海洋經濟涉及眾多企業和項目,銀行通過支持海洋經濟,可以拓展新的客戶資源,豐富業務種類,實現業務的多元化發展。在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銀行作為金融領域的重要力量,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海洋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針對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銀行可以設立專項信貸計劃,為漁民及漁業企業購置漁船、漁具等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引進先進的捕撈設備,提高生產效率。由于海洋漁業通常伴隨各類風險,銀行還可以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相關的保險產品,并將保險保障作為信貸審批的重要參考,降低信貸風險。
對于海洋倉儲業、海洋船舶工業等有重大融資需求的客戶,銀行可以根據企業的項目周期和現金流狀態,制定靈活的還款計劃,以匹配項目建設和資產投資的周期;通過融資租賃等方式,為相關企業提供靈活的大型資產配置選擇,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此外,銀行可以積極參與港口擴建、碼頭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支持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對于近年來陸續涌現出的海洋旅游業、涉海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銀行需不斷創新與之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如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等,為海洋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選擇。同時,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將上下游企業串聯起來,形成協同發展的金融生態。
在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方面,目前,我國正通過技術創新推進海洋產業轉型發展,加強在海水淡化、海洋能開發、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洋工程裝備等方面的技術攻關,為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上述這些技術攻關項目既是未來海洋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也給銀行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銀行可以為海水淡化、海洋能開發等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項目設立專門的資金池,確保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分擔項目可能產生的風險;為相關企業提供專業的金融顧問,幫助企業規劃資金使用,優化財務結構;針對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產權,開展質押融資等業務;協助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