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余連斌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于國有大行分支機構來說,如何立足地方優勢,發揮金融杠桿引領作用,不斷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近日與農行云南紅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李云鵬進行了訪談。
記者:近年來,貴行在推動城鄉融合方面推出哪些舉措?成效如何?
李云鵬:如何在服務鄉村振興中重振先發優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爭做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是農行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是完善鄉村振興相關產業“生態圖”。我行以與全州13個縣(市)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依托,深入對接地方政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建立重大工程、重要項目、重點企業和農戶清單,按屬地管理原則分配給轄內支行,開展精準營銷;全面規劃鄉村振興“施工圖”,堅持以項目為主、普惠金融為輔的原則,按照“一個規劃、一張圖譜、一支團隊、一攬子服務、一系列產品”模式,聚合全行隊伍、產品、網點、渠道、服務、營銷等優勢,深入開展“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千村行動”;把握紅河州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布局,聚焦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中藥材、肉牛、咖啡等八大特色產業,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
二是重返鄉鎮新設網點延伸服務半徑惠民生。今年4月份,農行紅河分行蒙自新安所支行正式對外提供金融服務,這是新一屆黨委成立以來新設的首個網點。同時,積極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深入推進金穗惠農通工程,不斷提高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近3年來,累計在全州1318個行政村布放360個惠農通服務點及其他電子機具1008臺,電子機具行政村覆蓋率達96.04%。
三是加大縣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信貸投入,支持規范運作的特色小鎮、“美麗縣城”、醫療養生、高效節水、污水處理、生態流域治理、大型灌區、天然氣管道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截至今年6月末,農行紅河分行鄉村建設相關領域貸款余額71.64億元,較年初增1.76億元。同時實現紅河州13個縣(市)醫院流動資金貸款支持全覆蓋,促進當地城鄉醫療衛生機構穩定運營,并對衛生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給予支持,成功對5個醫療衛生項目投放1.17億元設備更新改造貸款,助力縣域醫院改善就診環境、緩解城鄉居民看病難等問題。此外,農行紅河分行支持“智慧醫療”建設,截至今年6月末,共投產“智慧醫院”項目10個,涵蓋紅河州內8個縣(市)共10所鄉鎮醫院。
記者:貴行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亟需解決?
李云鵬:一方面,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存在空白點,覆蓋的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農業產業體系不夠完善,紅河州主要為農業產區,農村產業基礎薄弱,以種植養殖為主,農業行業存在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不可預測的風險因素,導致行業抗風險較差,加上農業產業鏈短,附加價值低、競爭力較弱,農產品儲存和運輸難度較大,農產品投入較大而收入較少等問題,使得農業產業在融資及自身發展過程中面臨更大挑戰。除此之外,農村擔保機制不健全,與城鎮產業不同,農村產業大部分未確權,難以做抵押,導致客戶融資較難。
記者:下階段,貴行在做好縣域鄉村金融服務,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李云鵬:首先,我行將聚焦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域,在金融資源富集的空白鄉鎮加快設立人工網點,結合實際,計劃3年新設10個鄉鎮網點,進一步加大對縣域及“三農”地區金融服務供給,努力構建農村金融服務的良性競爭與和諧生態。同時,緊隨城市規劃調整,推動網點向金融資源富集的新興區域、專業市場、城鄉接合部遷移,依托新建網點,加大對農村轉移人口和新市民群體的金融服務力度,滿足他們在住房、消費等領域的金融需要。
其次,依托農行總行較為成熟的“智慧合作社”“三資管理平臺”等,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信息化、規范化水平。同時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鄉鎮衛生院等農村經營主體精準信貸支持。
再次,集中力量攻堅,提升“一卡通”補貼對象激活率。我行將通過上門服務,增設窗口、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提升激活治理效率,盡快將資金補貼至城鄉廣大居民。
最后,進一步完善信用體系與風險管理,加強農村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戶信用信息收集和評估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力度,提高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能力。通過舉辦金融知識講座、宣傳培訓等活動,以點帶面提高農戶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引導農戶樹立正確消費觀和借貸觀,合理使用金融產品和服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