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安徽訊(記者吳曉燕)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曾經是全省最典型的一塊“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大灣村曾是金寨縣7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20%。
記者近日來到金寨縣走訪,看到當年長滿荒草雜樹的大山如今山野流翠,曾經閉塞的山區喜迎天下客。
金寨先后投資36億元修建了貫穿全縣的旅游快速通道和通達鎮村的公路,如今山鄉道路一脈暢通。尤其是高鐵聯通后,去年金寨的旅游人數突破1200萬人次,超過本地人口的10多倍。
這些變化的背后,離不開農業銀行安徽分行的幫扶與支持。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是農業銀行六安市分行的定點扶貧和駐村幫扶工作點。2018年,在農業銀行的幫扶下,村里建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將深居高寒山區的農民搬遷到山下。
大灣村徐灣組的脫貧戶楊習倫,家里曾經一貧如洗,父母看病、孩子上學都成問題。響應政策搬到山下安居后,楊習倫一家按照當地政策,每個人享有2萬元易地搬遷補助,加上宅基地退出補償等各項補貼,拿到了20余萬元啟動資金,開始學習種植天麻,并得到光伏發電入股、“一畝園”工程和公益崗位等相關政策扶助,逐漸摘掉了“窮帽子”。
大灣村村民汪於杰原先在外地打工謀生,2017年回家建房時,農業銀行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宣傳,介紹大灣村的變化和農業銀行的扶持政策,建議學過廚藝的汪於杰返鄉發展農家樂。2018年,汪於杰的農家樂正式開始營業,次年就賺了近20萬元。2020年,農業銀行工作人員又鼓勵他擴大經營規模,為他提供了10萬元免抵押擔保的鄉村振興貸款。有了資金的支持,汪於杰的農家樂越做越大,忙不過來的時候每天需要雇4-5人幫忙,逐步帶動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說起帶動村民致富,大灣村的合作社社長張琪是一位傳奇人物。張琪主動放棄了在上海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工作,回到大灣村開荒種茶,幫村民推銷茶葉,被大家投票選舉為合作社社長。
這樣的“能人”在當地還有很多。據大灣村第一書記余靜介紹,近兩年來,金寨縣有436 位各類人才“鳳還巢”。
除了有針對性地支持“能人”發展農家樂和各類養殖合作社,農業銀行安徽分行還支持金寨縣累計建成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超過100 萬畝。
這些成效的背后,是農業銀行安徽分行制定和確保落實的“五個明確”:明確帶動幫扶貧困戶的目標,切實把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與幫助貧困農戶脫貧有機鏈接起來;明確產業扶貧的支持重點,選準客戶和項目;明確具體工作措施,落實好推進金融扶貧工作的方法步驟;明確資源保障和激勵政策,為金融扶貧提供有力保障;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新時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深耕鄉村市場、助力鄉村振興,農業銀行安徽分行因勢按需創新信貸產品,2020年9月推出“鄉村振興貸”,與脫貧攻堅階段推出的“扶貧快捷貸”無縫對接,計劃安排總規模不少于10億元的信貸資金,貸款受益客戶1萬戶,其中用于扶持創業的個人貸款金額不少于4億元。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