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吉林訊(通訊員田禮富)吉林琿春農商銀行堅持把“我為客戶辦實事”的理念貫穿到全行經營發展中來,全行上下躬身力行,不斷推進工作作風,把實事辦在客戶心坎上,為客戶分憂解難。
普惠金融,對焦老年群體
該行精準對焦老年群體,提供多樣化的適老服務。
一是打造適老網點、提倡愛心服務。該行在網點設立愛心座椅、愛心窗口,當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來到網點辦理業務及咨詢時,大堂經理將會引導老年客戶第一時間在愛心窗口辦理業務并且安排愛心座椅供老年客戶休息。在廳堂內每個網點都配備了老花鏡、血壓儀、輪椅等特殊群體關愛設施。該行在城區專門打造了一個專為老年客戶服務的“夕陽紅”主題網點——世紀廣場支行,并被社區贈予“敬老愛老服務網點”的榮譽牌。該網點除了具備普通網點的適老用具,還設立了“老人之家”活動休息區,在休息區內有養生書籍、象棋、茶具等,專門為老年客戶使用。該支行二樓辦公廳的墻面上展出了老年攝影家提供的攝影作品,展示老年人眼中的美麗瞬間,另外,還定期與社區老年人開展象棋大賽、知識講座、聯歡會等主題活動,對于困難的老年人在節前進行慰問,送溫馨、送愛心。
二是解決實際困難、提供上門服務。“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我們這個年紀出趟門真是太難了,這真是把服務送到咱老百姓的家門口啦!”做為當地最大的金融機構,市老年客戶群體最多,低保、社保,以及全市16萬張社會保障卡客戶,幾乎每天都有咨詢老人臥病在床也有身體殘疾行動不便的老年客戶因丟失及忘記密碼不能親自到銀行辦理業務的。針對身體不便而無法來網點辦理業務的中老年客戶群體,該行工作人員主動采取上門服務方式提供延伸服務,深入了解客戶所需,及時幫助老年客戶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為老年人提供了“零距離”金融服務,提高與老年人客戶的親和力。為了減少客戶去有權機構開立證明的時間及費用,以及解決客戶實際困難的角度,該行專門成立上門服務小組,服務范圍由琿春市內到農村,外市的老年客戶實在有困難也盡量滿足,最遠已覆蓋到了敦化市。截至目前平均每周上門服務3-4次,年均200余次,切實做到了為老年客戶辦實事,辦好事。
三是創新服務模式、開展志愿服務。教會老年客戶玩轉手機。該行各支行在營業網點內開展了系列的“教您玩轉手機”的志愿活動,從微信聊天、支付轉賬以及手機銀行家居繳費等內容的教授,滿足了老年客戶的需求,贏得了老年客戶的一致認可。在河南街道陽光社區設立了專為社區老年客戶服務的金融服務站。每月10號由營業部三名副主任輪流到陽光社區坐班,回答社區老人的有關手機業務問詢以及采集社區老人的金融需求,第一時間了解老年人的實際困難,切切實實將服務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四是宣傳普及金融知識。該行聯合轄內社區開展金融知識宣講活動,針對存款保險知識、防范電信詐騙、防范非法集資、反假幣反洗錢等金融知識進行講解,并及時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融詐騙手段和典型案例。與琿春市龍源社區聯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金融福袋進萬家”金融防詐騙宣傳活動,為居民普及金融安全知識,保障人民群眾的資金財產安全,預防和減少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切實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通過派發宣傳折頁、PPT現場講解的方式,結合日常生活中典型案例,向社區居民們進行詳細講解人民幣反假知識、防范洗錢犯罪以及出租出借個人賬戶的危害,如何預防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法、作案方式等,告知居民不迷信、不動心、不輕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另外,開展金融知識競賽活動,將參與活動人員分為三個戰隊,以小組PK形式進行比賽,現場活動熱烈,客戶參與度極高,當日預約客戶50余人。
踐行初心,助力鄉村振興
該行作為支持縣域經濟的金融主力軍,當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排頭兵,用一股股金融活水灌溉邊疆熱土,傾情助力“三農”發展,切實做到“我為農民辦實事、解難題”。截至7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82.99億元,占各項貸款的74.35%。
一是及早部署落實。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季農業生產關系著全年農業豐收和農民持續增收。為做好春耕生產金融服務,該行在2020年末就組織工作人員進村屯、入企業開展調查,對轄內農戶春耕生產資金需求情況進行摸底,逐戶完善農戶檔案信息,并對涉農企業進行實地調研,為農用物資生產、供應和銷售提供服務和保障。根據調研摸底掌握情況,該行制定信貸投放計劃,合理調配信貸資源,積極滿足種子、化肥、農機具等春耕物資金融需求。同時,在業務操作合規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辦貸流程、精簡辦貸手續,提高辦貸效率,保證不誤農時。年初以來,該行累計發放涉農貸款18.12億元。
二是開展特色產品。李松哲是琿春市板石鎮湖龍村四組的“致富能手”。在他創業的道路上,離不開琿春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2010年,李松哲開始搞糧食種植,由于資金短缺,他向琿春農商銀行申請了貸款。該行為其發放了20萬元“糧滿倉”農戶糧食種植貸款。有了這筆資金的支持,他的創業路越走越寬,產業越做越大,經營項目逐漸擴展到糧食加工、餐飲等,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十年來,該行持續支持李松哲創業發展,累計發放創業擔保、“糧滿倉”農戶糧食種植等貸款22筆、金額491萬元。為助力鄉村振興,更好的支持“三農”發展,琿春農商行積極開展“活體抵押+保證”貸款業務,8月20日,向琿春陽光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放首筆該貸款185萬元,用于翻建牛舍及資金周轉,有效地解決該企業融資“擔保難題”,真正做到“為鄉村辦實事”?,q春農商行不斷下沉服務重心、創新金融產品,推出“畜牧豐”“特產寶”“創業通”等信貸產品,大力支持黃牛、梅花鹿養殖,人參、木耳、富硒蘋果種植,富硒大米、鱈魚加工等當地特色產業,運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產業鏈金融服務新模式,助力當地打造了一批特色農業品牌,幫助農民興業致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地銀行的責任與擔當。
三是創新服務模式。走進琿春市三家子鄉東崗子村,記者看到吉林天順百旺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忙著生產。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今年在琿春農商銀行800萬元信貸資金的支持下,企業新上了甜玉米加工項目,在帶動當地種植戶的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守家在地就能增加收入。這是琿春農商行支持鄉村經濟發展的探索和實踐,采取“銀行+企業+村委會+農戶”服務模式,由銀行向企業提供融資,企業招用當地農民工作,村委會以土地和廠房入股項目獲得分紅,實現了企業增利、村委會增盈、農戶增收的多方共贏的效果。除此之外,該行今年又實施了“整村授信”工程,進一步向“三農”傾斜金融資源,加大對傳統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采集農戶信息3001戶,預授信金額2690萬元。
學史力行,服務企業客戶
該行為了使“圖們江畔黨旗飄 紅色光輝耀邊疆”,學史力行,發揮104名黨員的作用,分散到田間炕頭、微企社區,噓寒問暖,詢民情、解民憂、辦實事。上半年累計發放各項貸款25.4億元,繳納各項稅金2508萬元。
一是深入企業開展調研。該行敞開大門聽意見、聽訴求,切實把企業和群眾對落實金融服務、促進金融發展、推進金融改革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和需要解決的“急難愁盼”金融問題摸清楚,努力形成解難題、辦實事的長效機制,為群眾客戶提供最優質的金融服務,樹立好農商行的品牌形象。該行班子高度重視畜禽活體抵押貸款推進情況,董事長親自帶隊到企業牧場實地調研,獲悉琿春陽光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130頭活牛抵押可貸款156萬元,無法滿足融資需求,該行創新擔保方式,由該企業法定代表人及股東提供個人連帶責任保證,增信至185萬元,以“活體抵押+保證”方式解決擔保難題。
二是解決企業實際困難。該行支持“六穩”“六保”工作,助力實體經濟復蘇,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上半年,該行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64筆,金額1,173萬元;同時貫徹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積極采取展期、無還本續貸、借新還舊及還舊借新等方式開展延期還本工作,對因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按時還本付息企業做到“應延盡延”。截至7月末,該行累計辦理延期還本貸款23.1億元,累計延期支付利息金額6,762萬元。截至7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1.6億元,占各項貸款82.1%。
三是助力海洋經濟發展。隨著琿春邊疆海洋經濟蓬勃發展,催生出很多水產品中小微企業,成為琿春市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為解決這些企業保證金占用金額大、時間長的問題,該行攜手海關特別為水產企業制定海關保證金保函方案,支持采用抵押、擔保和信用方式開立保函,以水產企業名義向海關開立保證金保函,用以保證企業將在規定期限內向海關對保稅貨物進行集中報關納稅。今年以來,琿春公路口岸入境螃蟹總量突破5000噸,同比增長83.1%。目前,琿春農商行正在為9戶鮮活水產品進口企業辦理海關保證金保函業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