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河南訊(記者王松 通訊員段涵菲)今年來,河南漯河市農信社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履踐學史力行,全面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主動提升服務意識,多維度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進鄉鎮、進社區等志愿活動,切實把學黨史、悟思想的成效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動力。
進校園:揭露金融陷阱讓學生明白消費
“感謝農信社,為我們獻上了一堂生動的金融知識普及課,讓我們大學生明明白白進行金融消費,避免陷入欺騙性貸款旋渦。”
為廣泛普及金融知識,減少高校不良網絡借貸及金融詐騙案例,提升學生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漯河市農信社積極開展送金融知識進校園專項活動。
“廣告中無息或低月息的貸款是否存在?招募大學生兼職需交納會費是否正常?”活動現場,某高校同學們積極參與,向農信社工作人員提出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無息貸款除國家政策幫扶以外,基本不可能存在,肯定會以其他費用的名目來體現。”“低月息可能是噱頭,年化收益后就會變得很高。”“大學生兼職需交納會費,大概率是傳銷。”農信社工作人員專業的回復,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該市農信社工作人員還就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電信詐騙等常見手法向同學們做詳細的宣教。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該市農信社累計開展送金融知識進校園專項活動共10余次,接待同學咨詢及發放宣傳資料共計3000余人次。
走社區:反假幣農信一直在行動
為普及人民幣防偽知識,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提高群眾的反假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2021年以來,轄內各農信社先后多次組織員工走進社區開展反假幣宣傳活動,現場開展零鈔、殘鈔、新鈔兌換,受到社區居民歡迎及踴躍參與。
宣傳期間,農信社工作人員通過向社區居民發放反假幣宣傳資料,為廣大群眾科普人民幣的基本常識,并重點宣傳2015年版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的票面設計、防偽特征和識別技巧。
通過互動的形式,農信社工作人員詳細講解假幣識別方法。面對居民的各種疑問,工作人員耐心解答,手把手指導,全力幫助群眾掌握真假幣特征,提高假幣防范意識。同時現場為群眾提供殘鈔、零鈔、新鈔的兌換服務,把人民幣宣傳服務做深,把民生服務做實。
進鄉鎮:金融“干貨”送上門優質服務惠民生
由于接收外部消息渠道相對閉塞、基礎金融知識匱乏、鄉村信用環境較差等因素,鄉村金融詐騙的套路較多。漯河農信社借助鄉鎮集市、鬧會等時間段集中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集中宣傳月”宣傳活動,向村民、公眾宣傳打擊治理電信詐騙、跨境賭博,防范非法金融廣告、反洗錢、人民幣反假金融知識。
通過反詐專項宣傳工作,提升了鄉鎮客戶和社會公眾知曉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增強了客戶防范電信、網絡金融詐騙意識,提高大家識假辨假的能力,讓金融知識走近千家萬戶。
在廳堂:普及金融知識陣地多樣宣傳
為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反詐拒賭意識和能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漯河市農信社積極開展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集中宣傳活動。
漯河農信社以網點廳堂為陣地,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活動,在LED屏滾動播出“反詐拒賭,安全支付”“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我們在行動”等宣傳口號,并在廳堂安排專人進行現場宣傳,為網點客戶發放宣傳折頁,講解金融知識、讓消費者了解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同時,漯河農信社還邀請專業財務人員到網點開展金融知識講座,就依法合規使用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出租、出售身份證件、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的危害性及人民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個人信息保護開展宣傳,分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和跨境賭博等生動案例,提示消費者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此外,漯河農信社還依托官方微信號、網站、抖音短視頻平臺等線上媒體多途徑宣傳金融知識。通過典型案例剖析、梳理重點的方式,提升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通過宣傳視頻,采取朋友圈、微信群的方式,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宣傳,引導金融消費者充分用好線上金融工具,提升風險防控意識和維權意識。
2022年,漯河農信社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消保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把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工作作為常態化工作常抓不懈,創新宣教形式,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認知能力和風險意識,與廣大消費者一起共筑和諧的金融環境。
責任編輯:田耿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