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廣西訊(通訊員廖丹萍)廣西防城港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長期承擔著民族團結、穩邊固邊的艱巨任務。
在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西南端,與越南一水相隔的企沙港,有一個始建于1978年華僑漁村,這里生活著一群以出海捕魚為業的“疍家人”。據統計,華僑村有大小各類漁船600多艘,其中包括148艘有較遠海域生產能力的燈光漁船及122艘流刺網漁船,占企沙港捕撈漁船75%以上,全村從事海上作業的有2400余人,約占全村人口的57%。
強支持促反哺,扛起“金融戍邊”使命
多年以來,防城港市區聯社緊緊圍繞國家興邊富民行動和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總目標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將“金融戍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堅持把扶持地方特色產業興旺發展作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在服務漁民、漁港經濟發展上做足“藍色信貸”文章。
1982年,防城港市區聯社向歸僑曾某某發放首筆2萬元信貸資金用于種植果樹,至此開始了農信社與歸僑僑眷長達40年同甘共苦的魚水情,累計向華僑村漁排養殖業投放貸款380余筆,放款金額達1.83億元,占轄區漁排貸款的10.28%以上,存量貸款84戶,貸款余額5572萬元,傾力支持漁民改進捕撈技術和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有效促進了海洋捕撈作業和運輸作業發展。
今年42歲的張振明現任企沙鎮華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是土生土長的疍家人也是農信社信貸資金的受益者之一,1988年中學畢業后便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從事海洋捕撈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獲得資金支持的“兩棲疍民”將礁石縫中捕魚網蝦的小風帆船打造成有衛星導航的燈光捕魚大機船,奔赴南沙等海域捕魚護疆,緊跟時代步伐投身于全面振興鄉村,積極融入安置地的經濟建設。
戰疫情穩團結,打通漁船融資金融通道
企沙鎮華僑村村民吳某帶和妻子共同經營一艘捕撈漁船,從事近海海洋捕撈已有十余年。
2020年因擴大生產規模購置了新的漁船,向防城港市區聯社辦理漁船抵押貸款300萬元,該筆貸款于2022年3月到期。從2021年12月底開始,受疫情影響,防城港實行最嚴格管邊控海措施,出臺加強海域管控“十個嚴禁”,預估今年可出海捕撈海產品的時間僅3個月,這使得吳亞帶陷入了經營周轉困難的窘境,不能按時償還貸款本金。
在企沙鎮,還有許多像吳亞帶一樣的漁民,面臨經營的資金瓶頸。為了客戶能夠繼續捕撈經營,防城港市區聯社通過加強漁業貸款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運用保險的風險緩釋作用,提高準入、貸后全流程的風險識別能力。對于漁業貸款到期的,符合條件的給予無還本續貸或展期,對信用良好的漁企、漁民做到不抽貸、斷貸、壓貸。2020以來,防城港市區聯社累計為華僑村漁民辦理貸款、展期103筆,金額達到6569萬元。
優服務強宣傳,架起“岸上”“深海”橋梁。長期的海上漂泊作業,使得歸僑僑眷對金融政策、知識的了解相對匱乏,而多年的業務往來也讓他們對農信社有著較強的依賴。防城港市區聯社以宣傳服務為載體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深入村民家中普及民族團結進步政策,為村民講解防電信詐騙、保險反欺詐、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惠農貸款、減費讓利等金融政策和知識。此外,防城港市區聯社累計為華僑村民批量開立賬戶2700個,發放漁船燃油補3.44億元,高效、妥善做好批開賬戶激活工作,解決休漁期間漁民后顧之憂。
據介紹,下一步,防城港市區聯社將不斷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務效能,加大對廣西邊境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保障、沿邊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合作、民族團結穩定等領域資金支持力度,全力配合做好興邊富民各項工作。
責任編輯:楊怡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