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浙江訊(通訊員徐婷婷)近年來,浙江農商銀行系統東陽農商銀行從促進鄉賢回歸、青年回歸上做文章,在東陽市城東街道寀盧村描繪出一幅“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村民與市民攜手共富”的美麗畫卷。
老村民回歸,追求“親情團聚”
20世紀90年代,寀盧村的磁鋼產業已發展得頗具規模,在市場經濟的猛烈沖擊下,農民種田積極性被打入低谷。村民們一人帶一家,一戶帶幾戶,紛紛外出從事磁鋼加工產業。這里面就有村民盧小珍的身影。
為了趁年輕多賺些錢,盧小珍與丈夫借錢籌集路費,在內蒙古等地打磨磁鋼毛坯。“外面的錢”卻并不好賺,工作很苦很累,但工程款卻常常結不回來。多年下來沒攢下錢不說,孩子還成了“留守兒童”。
在一年的新春走訪中,該行的客戶經理提議,出去干不如在家干,缺資金就找農商行。就這樣,揣著農商銀行的15萬元貸款,盧小珍在家鄉開始了“二次創業”。從建廠房做代加工,再到利用橫店的輻射效應建起攝影棚,吃上了“藝術飯”。
藝術家回歸,尋覓“心靈寄托”
非遺藝術家村民盧曉侃從小有個夢想,就是把父親的制錫老手藝傳承下去。在外從事設計工作多年,他最終選擇回歸祖業,到老家進行錫藝創作。
他對東陽錫工藝發展的脈絡進行了專業體系地研究,尋訪和收藏有代表性的古代錫器,成立了自己的錫藝收藏館。收藏是個“無底洞”,前期投資大,得知情況后,東陽農商銀行調查了解后,為他送來30萬元“文創貸”,并給予大力度的利率優惠。
沒有了后顧之憂,盧曉侃心無旁騖潛心創作。他本人在2019、2021年兩度被評為金華市優秀非遺傳承人,2021年底又獲評金華市工藝美術大師。
年輕人回歸,投身“創業熱土”
隨著寀盧村生態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旅游公司、科技館等項目紛紛排上日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歸這片“創業熱土”,投身文旅、直播、電商等行業。為此,東陽農商銀行與東陽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簽訂金融戰略合作協議,為東陽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綜合授信2億元,積極推動年輕人在“家門口”創業。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多元化發展的寀盧村煥發出強勁的吸引力。據了解,目前寀盧村常住人口達到2900多人,外來務工人員達到2700多人,有效激發了鄉村發展的動力。
責任編輯:楊怡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