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云南訊(通訊員胡曙利)從支持重大民生工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到破解民營企業匯泉塑料制品廠融資難題,從研發推出全省首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到為餐飲、住宿等零售行業注入不竭金融動能,大理市農商銀行惠民助企紓困顯擔當。
今年以來,該行以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為牽引,圍繞“金融23條”核心任務,建立“工作專班、惠企行動、政策宣講”三維協同的組織推動機制,創新和完善匹配度高、可得性強的金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
服務重大項目,裝上金融“引擎”
十月的大理,秋風送爽,碩果飄香。位于大理機場和上登高速路口間的大理經開保稅物流中心正如火如荼地施工,美輪美奐的園區、集中連片的倉庫,呈現一片恢宏的場景。
大理經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是重大社會民生工程,是云南省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項目,物流中心的建設對于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帶動城鄉就業、促進農產品出口便利化意義重大,項目建成將加速大理州企業快速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鄉村振興。
年初,受疫情區域管控影響,貨物滯銷、物流受阻、進出口業務受限,給項目前景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融資渠道收窄,工程一度擱淺。為穩住地方經濟大盤,大理市農商銀行勇于踐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及其財政、發改、工信等部門,為項目量身配置信貸資源,開通審批綠色通道,在較短時間內為項目發放1.8億元固定資產貸款,助推項目順利推進實施。
這是該行支持大理州市重點項目的一個縮影。為通過重點項目驅動區域經濟發展,該行積極對標國家重點區域發展規劃,將支持重點項目提升到全行戰略高度,制定了支持大理州“兩城一區”、大理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等重大戰略金融服務方案。截至9月末,該行年內累計發放重點項目貸款6.08億元。
服務民營企業,插上金融“羽翼”
走進大理市匯泉塑料制品廠現代化車間,機器轟鳴,一派忙碌景象。經過一道道工序后,生產線上漸次輸出的塑料瓶散發著奪目的亮色,讓人目不暇接。
“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轉型升級,多虧了國家好政策和農商銀行的傾情幫扶,我們才沖破疫情難關,從6月份到現在,公司一直滿負荷生產。”該公司負責人鮑祥堯介紹道。
2022年,隨著原材料聚酯切片價格一路上漲,加之公司轉型升級生產線,資金鏈緊張,但因缺少抵押物,導致融資困難。大理市農商銀行在“銀企直通車”活動中了解這一情況后,將其納入重點結對幫扶對象,創新“不動產抵押、機器設備質押、股權質押、法人連帶責任擔保”四種“混搭”融資擔保模式,迅速為企業發放生產經營貸款1600萬元,助力企業資金無縫銜接,保證了生產進度,企業擴產增效為周邊200余名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
鮑祥堯表示,公司從破土而出到如今的枝繁葉茂,離不開大理市農商銀行的關愛和呵護,從最初80萬元貸款到現如今1600萬元貸款,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客戶涵蓋國內、省內知名食品生產企業,年產值突破億元。
截至9月末,該行年內累計發放民營企業貸款27.93億元。
服務小微個體,輸送金融“養料”
大理市段公子餐廳是大理古城有名的白族特色餐廳,疫情發生前,客戶絡繹不絕,一桌難求。餐廳創始人楊佳穎介紹:“餐廳每年的營業收入將近千萬元,但疫情發生以來,大理旅游業遭到重創,餐廳經營舉步維艱。”
危難之際,大理市農商銀行聞訊而至,針對該商戶沒有足值有效抵質押物的情況,量身配置鄉村振興“農擔貸”產品,由云南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擔保,第一時間為其發放200萬元生產經營貸款,解決了她資金周轉的困難,她傾心打造的以蔬菜、水果種植為主的“雲禾壹”農產品基地也得以順利投產。面對未來,楊佳穎信心滿滿,她正嘗試將飲食產業與打造鄉村觀光旅游結合起來,擴大經營版圖。
為全面觸達服務實體客戶,大理市農商銀行還先后推出鄉村振興“頭雁貸”“惠商貸”“惠租貸”“惠集貸”等普惠性金融產品,其中創新研發的鄉村振興“惠集貸”,實現了云南省首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的首發,為文旅產業恢復元氣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獲大理州政府金融創新獎。
該行秉承能貸盡貸、應貸盡貸原則,強化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幫扶力度,制作發布《金融支持市場主體信貸產品手冊》,涵蓋“供應鏈金融、融資增信、融資租賃、融資擔保”等領域18款特色產品,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游等行業,建立白名單庫,定期走訪對接,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該行年內累計發放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11398筆、金額45.61億元,惠及4500余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2020年初下降64個BP,低于各項貸款利率17個BP,切實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企利民的發展動力。
下一步,大理市農商銀行將聚焦國務院頒發的《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持續研發創新金融產品,落實減費讓利措施,定制專屬金融服務,為融資鏈條上的“堵點”企業提供“潤滑濟”,“斷點”企業提供“連接劑”,緩解原材料上漲、有效需求偏弱等帶來的壓力,更好賦能當地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石柳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