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湖北訊(通訊員成志)湖北石首農商銀行緊緊圍繞石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部署,積極扛起“鄉村振興主辦銀行”責任擔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提檔升級,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添油助力。
摸清底數 上門對接問需求
該行充分發揮網點遍布城鄉及人緣地緣的優勢,對當地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全面的調查,全面了解、準確把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特征和金融需求。
該行以“整村授信”為抓手,深入城鄉一線,通過走訪、座談等多種形式,詳細了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設、生產、經營狀況和金融需求等逐戶登記建檔,把客戶的實際情況摸清摸透。
目前,該行已對120個村的“整村授信”,農戶建檔5.61萬戶,向5.06萬個客戶授信16.11億元;積極與政府及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林業局等部門保持溝通,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及時獲取轄內3802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客戶信息,加強梳理分類和服務對接。加強與種養殖等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機制,實時掌握需求。
創新產品 滿足市場主體需求
該行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特點及差異化的資金需求,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增強產品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擴大擔保范圍。針對農村抵押物不足和抵押范圍狹窄的現實,穩步開展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林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將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活體畜禽、養殖圈舍以及農業商標、保單、應收賬款等納入抵質押物范圍,創新推出“農擔貸”“農村安居貸”“蝦田快貸”“漁業快貸”“蔬菜快貸”等信貸產品,探索為經營穩健、信用良好的經營主體提供信用貸款,滿足融資需求。
強化外部增信。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為其帶動的家庭農場、農戶等提供擔保增信,構建發展共同體。加大與政府部門、保險、擔保、融資租賃等機構的合作,共同搭建融資增信平臺,在貸前增信、貸中擔保和貸后風險補償等多個環節發力,破解抵押物不足等融資瓶頸。該行與石首市興業擔保有限公司簽訂業務合作協議,合力破解融資擔保難題;與石首市助農貸擔保金管理中心簽訂業務合作協議,推出“助農貸”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
加強精細管理。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該行加強業務流程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適當降低貸款門檻,根據經營主體的經營周期和資金狀況,靈活設置貸款期限、利率和還款方式。同時,該行豐富服務手段,建立網上審貸平臺,切實提升服務效率;創新推出“金融e店”荊楚小康貸三農服務平臺、“楚天農商云”大數據平臺等數字化金融服務,從實現申貸到放貸不超過半小時,農戶在田間地頭就能獲得貸款。
整合資源 提供堅定保障
該行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完善考核機制,加快隊伍建設,整合多方資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加強考核引導。將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列入年度發展規劃,單列信貸計劃,結合實際制定考核方案,制定下發《石首農商銀行“小微金融店小二鄉村振興主辦行”等三大勞動競賽活動方案》,并于績效業績考核掛鉤,提高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設專業團隊。加強技能學習和業務培訓,打造專業化的客戶營銷及維護團隊,建立客戶經理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常態聯系機制,及時派駐78名“金融村官”到153個行政村擔任書記助理或主任助理,先后在東升鎮新港口村、高基廟鎮馬家垸村組織開展“村銀共建+金融村官”試點工作,堅持每周兩天駐點工作制,嚴格落實“十個十”行動舉措,努力當好數據調查員、政策宣傳員、發展參謀員、服務協調員,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整合多方力量。該行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快農村土地、農民住房等相關資產的確權發證工作,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探索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促進農村資產及各類金融要素的有序流轉和有效配置,持續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和評定工作,為金融產品的創新提供良好環境。該行深入田間地頭,通過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等進行廣泛宣傳。各基層支行成立評定小組,具體負責搞好轄內的調查摸底和初審工作。當地鄉鎮政府與農商行成立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基層上報的信用村、信用戶進行評定。評定信用戶通過農商行“楚天農商云”平臺線上申請,實現在線放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在石首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責任編輯:郝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