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福建訊(通訊員 曾凌雙)平和縣前嶺村地勢平坦開闊,面積16.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3125畝,林地面積3500畝,全村下轄21個村民小組,890戶,總人口共計3488人。
“十四五”以來,平和農商銀行與前嶺村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整村推進授信715萬元,支持蜜柚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百香果、火龍果等多元特色農業,促進電商物流發展,建設福農·人才驛站,打造鄉村文旅品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這是平和農商銀行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平和農商銀行不斷深化“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深入推進福農·人才驛站建設,深耕農業現代化發展,深挖土樓紅色文旅產業潛力,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擦亮農村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主力軍的金字招牌。
種好人才培育“試驗田”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平和農商銀行積極探索“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新模式,聚焦“萬才聚漳”行動計劃,聯合縣委組織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樓仔坪土樓打造金融、電商、物流、民生、政務“五位一體”的福農·人才驛站,共建人才孵化中心、鄉村振興實踐基地。
依托福農·人才驛站,平和農商銀行深度挖掘本地返鄉青年、優秀村干、在外鄉賢等實用型人才,建立“英才錄”,大力發放“鄉村振興能人貸”“助農貸”近11億元,支持超5000名縣域英才返鄉創業,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和社會影響力,帶動廣大村民參與鄉村建設,以人才振興激活鄉村內生發展動力。
平和農商銀行還大力支持該縣舉辦“雙百雙萬”素質提升工程,助力“新農人”干事創業,重點培育一批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工程,打造“1+1+N”示范黨建產業,以金融活水潤澤鄉野,讓“新農人”能安下心、扎下根、發出芽,為家鄉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蹚出助力電商“新路子”激活產業發展新動力
“這是我們平和農商銀行的小賴,為我們辦貸款,還幫我們直播賣柚子。”漳州市東啟貿易有限公司的主播小林在直播間激動地介紹起她身旁的鄉村振興金融指導員小賴。
近年來,平和農商銀行主動融入“互聯網+大數據”潮流,積極發揮資金的龍頭作用,向前嶺村派駐金融指導員,聯合科技特派員,引導果農改單一蜜柚種植為多元種植,助推百香果、木瓜、青棗、芭樂等水果引進,形成6000多畝特色水果種植基地,年產值達8000萬元。該行還在全市銀行業率先發放“直播貸”,讓經營電商的小微企業主們不再為蜜柚營銷旺季的資金儲備和周轉犯愁。
該行還積極引導當地企業在“福農e購”平臺上架果蔬、茶葉、茶點等特色產品逾40種,推動“互聯網+”電商物流產業蓬勃發展,多措并舉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每年為前嶺村村民帶來凈利潤超2400萬元。
挖掘文旅融合“金點子”綻放歷史文化新魅力
樓仔坪土樓是平和縣前嶺村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建筑,具有防御屬性,土樓呈半月形,俯瞰形似馬蹄,又與農家用的簸箕相似,在當地被形象地稱為“簸箕樓”。歷經百年時光的沉淀,樓仔坪土樓承載著獨具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底蘊。
平和農商銀行大力支持當地圍繞“古韻瓷鄉,魅力五寨”主線,充分挖掘文化潛力和活力,堅持保護開發并重,通過開展道路“白改黑”、村居外墻彩繪行動,治臟治亂治差,拆違拆破拆舊項目,逐步構建“電商+”“智慧+”地方特色文旅金融場景,帶動周邊上百戶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民宿經濟、家庭餐館蓬勃發展,打造村域“紅色旅游+文化旅游+風光旅游”品牌,吸引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前來開展紅色主題教育。
責任編輯:曹沛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