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通訊員 董有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構建全市農信社多層次、廣覆蓋、多樣化、可持續的“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務體系,云南省臨滄市農村信用社(以下簡稱“臨滄農信”)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堅持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聚焦主責主業,用心用情寫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末,臨滄農信轄內行社圍繞“五篇大文章”共創新信貸產品109個,貸款余額達161.35億元,占總貸款余額的46.32%。
臨滄農信客戶經理深入科技型企業了解融資需求 臨滄農信供圖
科技金融有突破
臨滄農信積極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模式,首次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的方式,為3家專精特新科技型企業授信1100萬元。與企業簽訂“合作成長協議”,達成數據共享、供應鏈金融長期合作模式,并充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給予利率優惠。截至2025年2月末,臨滄農信科技金融貸款余額達11.53億元。
綠色金融見成效
臨滄農信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制定綠色信貸實施細則,加大對綠色產業、低碳經濟的貸款投放力度,創新推出“生物多樣貸”,細分為“古樹茶貸”“中藥材貸”“民族醫藥貸”“綠色食品貸”等,業務開辦以來,累計投放貸款19戶190筆、金額5034萬元。截至2025年2月末,臨滄農信綠色貸款余額達21.36億元。
臨滄農信客戶經理深入茶山為茶農提供金融服務 臨滄農信供圖
普惠金融顯擔當
臨滄農信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化、有效性。2023年以來,臨滄農信恢復3個流動服務站為固定網點,截至目前,全市農信社共有固定網點106個,流動服務站6個,自助銀行138個,惠農支付點658個,金融服務覆蓋到村。
同時,臨滄農信開展“黨建+信用”示范村建設,與村委會簽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合作共建備忘錄》,全市農信社累計完成614個信用村創建,55個信用鄉(鎮)創建,4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全部創建為信用村(社區)。
此外,臨滄農信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成立市、縣兩級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強力推進貸款發放。截至2025年2月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27.44億元。
養老金融出真招
臨滄農信積極完善適老服務設施、創新金融服務舉措、優化適老服務流程,全力打造更加貼合老年人需求的適老金融服務體系。
聚焦老年客群需求,臨滄農信推出老年客戶專享“幸福銀發存”和“敬老幸福存”等創新存款產品,靈活滿足老年客戶多樣化理財需求。同時,積極為老年客戶開通“簡約專享版”手機銀行,提供大圖標、大字體、語音操作等適老化服務,助力老年客戶跨越“數字鴻溝”。全市農信社共創建“適老化服務示范銀行營業網點”4個,“云南省老年人現金服務示范網點”1個,建成15個社銀合作經辦網點,配備23臺辦理社保業務的智能柜臺。
2024年以來,臨滄農信累計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473次,服務老年人692人次,代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38.02萬筆,金額9195.58萬元。
數字金融優服務
臨滄農信主動融入數字經濟新浪潮,通過微信公眾號加載一鍵申請業務預約提升客戶獲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通過強化支付場景建設,推進科技賦能“數字醫院”“數字校園”“數字公交”“數字生活”,與市、區級公立醫院共同推動信息化建設項目,實現患者可通過手機線上掛號、線上繳費,有效解決就醫排隊長、繳費難的問題。
同時,臨滄農信持續加大“融信服平臺”使用推廣,豐富平臺信貸產品,落實融資申請需求,增強征信輔助融資服務效能,為中小微企業融資解難題。截至2025年2月末,臨滄農信通過“融信服平臺”開展貸款授信48.02億元,發放貸款39.44億元。
(編輯 汪世軍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