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近年來,有著“中國煤都”之稱的山西大同市通過布局綠色產業、數字經濟等領域,推動產業結構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型。大同農商銀行緊跟地方部署,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不斷加大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推動地方新質生產力發展。
“近幾年,隨著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公司急需資金擴大規模,大同農商銀行走訪考察后,積極為我們爭取了行內貸款額度,并發放了9000萬元信貸資金,有力推動了公司發展。”大同市天和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祁有財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據介紹,該公司是集動物飼養、種畜禽經營及生產、綠色飼料生產于一體的規模化、產業化農牧企業。在大同農商銀行資金支持下,該公司近年來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張,業務覆蓋繁殖、養殖、加工、冷鏈、銷售整個鏈條,建成新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已成為當地奶牛養殖龍頭企業,并帶動100多名農民實現務工增收。
對大同市天和牧業有限公司的支持只是大同農商銀行支持地方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縮影。
大同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大同農商銀行以支持涉農產業為重點,強化信貸資源供給,為地方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源源不斷注入金融動力,截至目前,涉農貸款余額超100億元。為破解畜牧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該行加大助企力度,持續增強信貸動能,支持了一大批企業提高設施化、機械化、智慧化水平。同時,該行創新產品、優化服務,針對畜牧業價格波動大、生物性資產賬戶不易核算及流動資金測算難等問題,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推出“農牧貸”系列產品,開通綠色審批通道,落實利率優惠政策,實現貸款快速批復。此外,該行還大力拓寬抵質押品范圍,探索牛“活體質押”貸款模式,有效解決了養殖單戶貸款難、擔保難等問題,將畜牧業生物資產轉變為發展資本,助推產業興旺。
為助推轄區數字產業轉型升級,大同農商銀行全面提升服務實體能力,不斷加大對數字經濟信貸投放力度。該行圍繞數字經濟新型產業鏈和創新鏈,著重從技術創新能力、成長性、市場競爭力、資本市場評價等維度完善量化評價體系,實現對初創型數字企業創新能力的精準評價、分級授信和信用增進。同時,該行設立抵(質)押物估價、登記、保管等崗位,動態跟蹤抵押物情況,根據不同抵押物價值波動特性及時發起重估流程,支持一批數字企業不斷成長。
與此同時,大同農商銀行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正向激勵作用,將降準政策釋放資金優先用于支持小微、民營數字經濟企業。該行完善數字經濟信貸投放制度,設立專營中心、綠色通道,暢通辦貸渠道;嚴格執行金融服務收費的各項監管政策規定,進一步提高利率傳導效率,合理確定資金價格,降低其綜合融資成本。
該行將支持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促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與風險投資、創業孵化器、產業基金等機構合作,構建互信共生的“特色金融協同發展體系”。此外,該行還積極參與政府部門、監管部門舉辦的金融服務對接會、政銀保企服務對接大會等,與多家意向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促進數字技術、企業融資模式、銀行信貸機制協同創新。
(通訊員宋建波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