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孫金霞)3月29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發布了2021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面對疫情沖擊下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及諸多風險挑戰,中國信達緊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聚焦主業,穩中求進,全年經營符合預期,資產規模保持穩定,核心指標穩健均衡,公司改革持續深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國信達總資產規模達15642.7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04%;歸屬于本公司股東權益1788.0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89%。不良資產經營板塊總資產9974.93億元,收入總額770.90億元,稅前利潤141.94億元,在集團總資產、收入總額和稅前利潤中的占比分別達到63.8%、78.9%、73.2%,主業優勢繼續鞏固。全年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凈利潤120.62億元。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ROE)7.15%,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0.84%,持續保持同業領先水平。
發揮核心功能優勢,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中國信達始終堅持深耕金融不良資產市場,持續加大收購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力度,著力提升不良資產經營專業能力和處置效率,助力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堅守不良資產主戰場,持續拓寬收購渠道。中國信達準確把握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機會,加強與各大國有銀行和主要股份制銀行合作,深度參與公開批轉市場業務,強化有效投放,公開市場份額保持行業領先。全年新增收購金融類不良債權資產485.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5%。主動適應我國金融業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變化,積極拓展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2021年收購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110.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18%。
提升不良資產處置效率,加快金融風險有序化解。中國信達加強對資產的分類管理,豐富不良資產處置工具,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方式,最大化提升資產價值。加速存量資產周轉,夯實現金回收,資產周轉率有效提升,處置規模和處置收益穩步增長,全年金融類不良債權資產收入132.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09%。聚合社會資源推動處置,吸引社會資本和專業機構、優質產業投資人等共同參與,促進金融不良資產出清和金融風險有序化解。
“互聯網+”不良資產深度融合,打造線上資產推介平臺。中國信達積極響應“互聯網+”行動計劃,持續推進互聯網營銷模式,搭建起包括官方網站、公眾號、小程序、線上拍賣專區以及直播推介等多平臺、多渠道的線上資產處置營銷推介體系,2021年通過互聯網拍賣平臺成交470筆,成交金額276億元。推出不良資產推介平臺“中國信達智慧淘”,通過互聯網拓寬合作渠道,滿足投資者高效獲取資產信息,尋得意向資產的需求。截止目前,“智慧淘”已上架資產金額達到300億元。
積極履行金融央企責任,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中國信達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行業實際和主責主業,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紓解實體企業和區域經濟痛點、難點、堵點,助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參與國企改革重組,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做優做強;踐行金融央企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落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展問題企業救助紓困,維護區域經濟金融穩定。中國信達切實發揮專業經驗豐富和處置風險功能齊全優勢,通過兼并重組、破產重整、夾層投資、過橋融資、階段性持股等投資銀行手段,積極參與危機企業救助和大型企業集團風險化解,有效發揮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作用。開展資本市場紓困,化解企業違約債及上市公司退市風險,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發起設立100億元規模的危困企業投資基金,以共益債形式解決破產啟動難問題。2021年投放11個困境企業再生項目,總金額30.24億元。
打造不良資產生態圈,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信達推進戰略客戶群建設,拓展央企國企、行業龍頭等戰略客戶資源。準確把握實體企業需求,對部分發展前景良好、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切實降低實體企業杠桿率,提升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能力。
2021年,新增投放債轉股項目6個,項目總金額21.2億元,債轉股資產收益119.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6.68%。本輪市場化債轉股以來,中國信達已落地25個項目,落地金額260億元。積極推進設立規模近600億元的“國新資產優化配置基金”,參與企業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剝離和低效資產、無效資產處置的“兩非兩資”清退工作。通過主輔剝離、僵尸企業出清、收購不良債權、資產重組等多種手段,盤活不良資產,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助力打贏國企改革3年行動收官戰。
踐行資產管理公司責任擔當,推動國家戰略落地見效。中國信達緊跟國家戰略和宏觀政策,加大對國家重點領域、重大戰略的金融服務支持。積極踐行綠色金融發展新理念,參與某清潔能源集團S基金項目,助力企業布局優質可再生能源資產;成功發行規模50.66億元交易所首單“碳中和”可續發型短期ABS,募集資金用于支持某清潔能源集團碳減排業務。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為某硅片企業和某人工智能平臺公司提供金融服務,助力關鍵科技領域打破國際壟斷格局。深刻把握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培訓幫扶地區基層干部及技術人員等各類人才5874人,全年落實幫扶捐贈資金2525萬元,購買及幫助銷售脫貧地區農產品1277萬元,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持續加強全面風險管理
中國信達始終堅持穩健經營理念,持續完善公司治理,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加強全面風險管理,保持資產質量穩定,加快信息科技建設,支持業務轉型升級,為公司健康發展筑牢根基。
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公司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中國信達始終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實現黨的領導與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相統一。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架構,“三會一層”相互之間實現監督、約束和制衡,確保公司規范運營。健全公司治理制度,培育公司治理文化,將資本市場的理念、規則和機制傳導至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優化審批體制,加強市場化考核機制,穩步推進子公司市場化改革,持續完善公司管理機制。2021年,中國信達榮獲中國融資“最佳上市公司大獎”,體現了業界對公司治理水平的認可。
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中國信達持續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嚴控客戶準入標準,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提高對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發展重點區域投資比重。通過優化內部評級、完善風險監測、預警、異常項目會商等多項舉措,有效加強風險源頭控制,提高業務質量。嚴控新增風險、化解存量風險,資產質量管理取得較好成效。持續強化風險治理架構,建設和完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有效性進一步提高。提高資本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動性,構建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的雙向良性傳導機制,有效保障集團流動性安全。
截至2021年末,中國信達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22%、14.08%、16.18%,均滿足監管要求,保持合理充裕。
多種方式加速科技賦能,“數字信達”穩步推進。中國信達深入貫徹落實金融數字化轉型要求,圍繞“數字信達”愿景目標,把握“數字治理”和“賦能一線”兩個主要方向,推動數字化成為業務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啟動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采用企業級建模方法,全面梳理公司業務,初步形成企業級業務和技術架構。積極開展集團數據治理,數據管控體系初見成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進行科技賦能,解決在盡調、風控、投后等環節的難點痛點。加大數字文化宣傳力度,全員數字化意識明顯提升。
下一步,中國信達將主動擔當作為,圍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大局,不斷強化不良資產處置核心功能,聚焦不良資產主責主業,穩健增長、加快轉型、嚴控風險,扎實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邁向新的起點。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