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 田耿文)記者從大商所了解到,日前結束的玉米期貨2205合約總計交割量達121.146萬噸,順利完成了玉米單合約歷史最大交割,目前該合約已摘牌,實物交收正在有序進行中,交割過程平穩順利。
據悉,玉米2205合約共計交割121.146萬噸,其中滾動交割121萬噸,一次性交割1460噸。參與交割的賣方客戶29家,買方客戶51家。此次玉米期貨交割量是此前單月交割量紀錄的2.15倍。
市場人士普遍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大商所近年來深入推進“一品一策”、完善玉米期貨規則制度體系的成效,以及交易所在應對當前疫情下細致全面的部署安排,為玉米期貨作為大品種的功能發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1月以來,大商所高度關注新年度緊平衡的玉米市場,本著防患于未然的原則,對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和交割風險做了多項準備工作,先后6次出臺風控措施,以提高市場交易成本、控制市場交易熱度,持續向市場釋放降溫信號,確保期貨市場穩定運行。
在潛在交割意愿強烈、部分交割庫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為了保障交割順利進行,大商所制定應急預案,大商所對于9家在疫情管控區內質檢機構無法赴現場進行質量檢驗的交割倉庫,采用倉庫初檢、大商所通過視頻監察入庫玉米質量的方式復核,順利完成18.32萬噸玉米倉單注冊流程;對于因防控區銀行停業無法開具保函導致不能注冊倉單的客戶,先以現金保證金注冊,保函開出后置換保證金的方式加以解決。同時,大商所還積極協調倉容,協助聯系質量檢驗,保證有庫可放、有糧可交。
“玉米品種首推的集團交割制度和合理的交割區域布局,很好滿足了玉米作為重要大宗農產品的交割需求,也給予玉米大品種和大交割效能發揮充足的拓展空間。”參與C2205合約交割的中糧貿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大商所在2015年開始推出集團交割制度,以大型集團為抓手,以集團信用做擔保,廣設交割倉庫,以滿足產業客戶套保和交割需求。2020年,大商所圍繞進一步發揮港口基準交割地的功能,研究推出了玉米貿易商廠庫制度,通過廠庫的保函和現金保證金作為增信手段,增加港口可利用交割庫容,增強了港口集散地和價格基準地在交割中的作用。集團庫和貿易商廠庫在歷次玉米交割中均發揮重要作用。
在集團交割體系下,大商所在東北產區進行交割倉庫的全面布局,不斷增強玉米期貨市場交割便利性和風險管理功能。隨著玉米市場化改革的有序推進,主要產銷區域玉米貿易量的增加,大商所為了滿足產業客戶就近交割的需求,逐步把玉米集團交割倉庫向全國拓展,已擴大到7個省區,基本覆蓋了主要產區,正在逐步布局主要銷區。
目前,大商所玉米期貨共有交割倉庫29家,總庫容1500多萬噸,最低保證庫容與最大倉單量合計166.5萬噸,能夠保證玉米作為大品種實物交割的平穩運行。
目前,國內約90%的玉米龍頭企業均已參與玉米期貨市場,部分企業積極通過玉米期貨進行基差貿易,基差貿易量已從2019年的5%增長到10%,玉米基差貿易處于良好的發展態勢,定價功能不斷增強。
一位參與交割的公司負責人表示,從年初以來,玉米期現貨價格持續上漲,期間二者價差有所擴大,隨著2205合約臨近交割月期現價格逐漸收斂,并通過本次交割,期貨價格最后與現貨價格基本持平,實現了期貨價格的有效回歸,保障和體現了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的功能,玉米期貨進一步得到了社會各方的廣泛認可,市場規模將不斷向縱深發展。
責任編輯:楊怡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