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金合
2022年3月30日,帶著對親人的深深眷戀,母親走完了她93歲的人生歷程,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對母親的懷念追思卻與日俱增,有關母親的往事像一幕幕電影在腦海里反復回放,歷歷在目……
孝敬之愛
母親叫王鳳花,1930年出生在豫中南農村。因家貧9歲輟學。1952年與當工農干部的父親結婚。母親對公婆之孝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母親嫁到我家時,公公婆婆都年過半百,體弱多病。爺爺58歲就病故了。當時家里窮得叮當響,辦喪事就成問題,母親二話沒說,便把自己結婚時娘家陪嫁的全部嫁妝用上,算是把爺爺的后事辦了。奶奶多次摔倒骨折,幾個月下不了床,母親總是悉心伺候,抓藥煎熬,端茶喂飯,擦身照料,做到了“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在我們家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飯做好后第一碗必須端給奶奶,有啥好吃的也必須第一個拿給奶奶,母親總是最后一個吃飯或吃剩飯,好吃的吃完了她就不吃,還總說自己不愛吃。每到春節或換季,無論家里經濟條件多差,她寧肯自己不添置衣裳,也要為奶奶做一身新衣裳。她沒有與奶奶紅過臉,用行動詮釋著“孝順”、踐行著孝道。
本性之愛
有件事令三姐刻骨銘心,感慨萬千。三姐在七歲那年一個寒風呼嘯的冬夜,得了急性腦膜炎,高燒且頭疼得厲害,母親來不及多想,急忙把她背在背上,用圍巾纏了2圈把母女倆綁緊,推門便投入陰冷漆黑的夜色中。在經過村東小河時,因當時河上沒有橋,母親就彎著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河面夜色中,一只手摸著踏腳石,一只手鉤在背上扶著三姐,摸著爬著過河,接近河中心時,一陣緊一陣的刺骨順河風刮得母親打了個趔趄,一只腳不慎滑入冰冷的河水中,幸虧河水淺,身體沒有倒下。她定神后抽出水中的那只腳,在踏腳石上站穩后,繼續爬行,終于爬到了河對岸,到一家診所開了藥就回家了。天亮時,三姐病情加重,隨之便昏迷不醒,萬分危急,母親又趕快背起三姐,到距村東4公里外的鄉衛生院搶救治療,經院方全力施救和精心醫治,才將命懸一線的三姐從鬼門關口拉回到了人世間。
濟物之愛
母親9歲輟學后,就跟著姥姥和村里擅長針線活的人學手藝,心靈手巧的母親很快就上了道,然后熟能生巧。裁剪、做衣服、做鞋、繡花扎花、織毛衣圍巾等全都在行。她做了母親后又把這些手藝在婆家發揚光大。當我家有了全村第一臺縫紉機后,義務為村里有需求的父老鄉親裁剪做衣服就成了她的第二職業,來者不拒,照單全收,樂此不疲。白天忙農活,晚上飛針走線縫制衣服,常常是我半夜小解時,還發現母親在微弱昏暗的煤油燈下,弓著腰、低著頭、腳登縫紉機、手轉“動力盤”,專心致志做義工,時常被深夜縫紉機轉動時連續發出的“噠噠噠、噠噠噠”聲驚醒,也常常在這樣的響聲中進入夢鄉,她的“技術活”也在這長年累月、春秋冬夏、循環往復的實操中與時俱進,服務村民的本領得到增強,賠功夫、賠針線、賠燈油她樂意。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夜里出活”“力是奴才不使不出來”“藝不壓身”。
升華之愛
母親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但是她做到了。村里有個“五保戶”,我稱她叫大章奶奶,住在低矮的五六平方米的房子里,八十多歲了,無依無靠。老人“老”到臥床不起后,照顧老人的問題就來了。剛開始,生產隊里派人輪值,然派不了幾次就“派”不下去了,原因多方面,但“臟累苦”和“味難聞”是主因。母親這個時候成了“接盤俠”,這一“接”就是幾個月,直到老人離世就沒有換過人。尤其是在老人生前的最后一段時間,不戴口罩就根本在屋里呆不住,就是戴口罩也待不長。老人的遠房親戚來“親自”體驗生活后,知道我母親有多不容易,感激涕零。老人離世前說得最多的話是:要不是鳳花,我早就漚糟(方言:死的意思)啦。
村里有位生產隊隊長,按輩分我稱他叫賓叔,夫妻離異后與女兒玉蘭相依為命。賓叔家窮里很,就一張床,父女共用。女兒長到十多歲后,再睡一張床就不便了。母親知道后,在做通了我二姐的工作后,把他女兒接到我家與二姐住在一起。沒過幾年,賓叔去世了,孤苦伶仃的玉蘭就正式成為我們家庭成員了,從此母親多了個女兒,我們多了個姊妹,直至長大成人后出嫁。出嫁那天,她丈夫帶著幾個人,騎著自行車來的我家,把她接走了。分別時,母親與玉蘭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緊緊地抱在一起,放聲大哭,難舍難分,就連村里不少送行的人都為之鼻酸。幾十年過去了,當玉蘭獲知我父親去世的消息后,于次年父親的忌日那天,她與丈夫一起帶著祭品,來到我父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哭成淚人,邊哭邊反復說道:叔呀,沒有你和嬸,就沒有我的今天啊!見此情景,我們在場的姊妹5人都流了淚。
母親的一生普通而平凡,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可歌可泣的事跡。然而,在我們姊妹5人的心中,母親卻是那樣的厚道、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可親可愛可敬。
(作者系中國金融作家學會會員,供職于農發行河南省漯河市分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