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長靈
“綠叢遍山野,戶戶有香茶”,地處贛東北山區的江西婺源是我國著名的綠茶產區、茶葉出口第一縣。目前,婺源全縣茶園面積20萬畝,茶產業實現綜合產值45億元,是當地的特色支柱產業。
這一特色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支持。“由自發增長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由單一零散式向批量集群式轉變,由單一信貸產品營銷向綜合金融服務轉變。”農業銀行江西省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悉,自2021年起,該分行就積極開展業務創新,強化對婺源縣特色產業支持力度,制定出了《婺源縣茶業企業集群金融業務營銷服務方案》,現已支持婺源茶業企業及茶農600余戶,茶產業貸款余額超過1.5億元。
從超市轉戰茶場金融賦能青山
在婺源縣秋口鎮秋湖八景茶葉基地,雨后初晴,云霧繚繞,正是采摘春茶的黃金時期。碧綠的茶山上,數十位村民們挎著茶簍,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茶海間,嫻熟地采摘著鮮葉。這些村民都是秋口鎮當地的農民,上午在基地采茶便可獲得百元報酬,下午可繼續忙碌自家農活,額外的收入讓這些村民喜不勝收,對茶葉基地的老板張青山贊不絕口。
張青山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說,最初他和朋友5人合作,從安徽宣城來到婺源創業,事業才剛起步,同行的3人卻要退出經營,他也想過放棄,但想著已經初有雛形的基地和鄉親們的熱情好客,讓他一個外鄉人也想要融入婺源,扎根婺源。于是張青山接下了同伴的股份,繼續經營下去,這也使他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被迫把老家經營多年的超市轉讓。
然而,茶苗種植、人工和管護等費用壓力卻還在告急,資金周轉岌岌可危,他想要貸款卻因為外地戶口和缺少抵押物四處碰壁。當地農業銀行了解到老張情況后,第一時間派出2名客戶經理趕往秋口鎮,三天內為其發放了貸款。
“‘惠農e貸’不僅利息低,手續方便,隨借隨還,而且還特意上門為我們服務,有了這30萬元,我的茶園才能發展下去,真是太感謝農行了!”張青山對記者回憶說起當時的情形依然感動。如今,他的茶葉基地已經擴張到700余畝,他也把婺源當作了自己的家鄉。
像老張這樣的茶農還有很多。為緩解茶農在春耕備耕中遇到的資金短缺問題,農行客戶經理走村入戶,為茶農及時建立信貸建檔,幫助廣大茶農實現增收增產。
全產業鏈數字化助茶企添活力
“我們公司生產的茶葉大部分銷售海外,現在匯率波動較大,船運期延長,貨款結算周期比較長,導致企業貨款資金回籠變慢,經常資金跟不上,真的非常頭疼。”婺源縣正稀茗茶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黎總對記者說道。
據介紹,婺源縣正稀茗茶有限公司建設了全國首家數字化茶廠,實現茶葉全產業鏈數字化,引進全國最先進的名優茶自動生產線,從茶葉萎凋、揉捻、發酵、烘干,到最后的成品,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可控化發展,設計名優茶年產量200噸、產值1.5億元。公司建有1600畝有機生態示范茶園,合作有機生態茶園面積15000畝,帶動了1300余戶村民就業。
農業銀行了解企業相關情況后,及時掌握公司原材料采購及信貸資金使用需求,安排專職客戶經理負責與企業對接,通過市行、支行、網點三級聯動,高效完成企業評級、分類、授信流程,成功為企業辦理500萬元貸款,為企業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有了農行的資金支持,我們可以在保留婺源茶葉特色的基礎上,進行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從傳統模式轉向數字化生產,繼續做大做強。”企業負責人黎總高興地表示。
農行婺源縣支行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對有貸款需求的優質茶企茶農,主動上門送政策、送貸款、送服務,加快辦貸流程,傾斜信貸資源,及時有效滿足金融需求,全力支持婺源特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