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專精特新企業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為進一步深化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服務,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近日,江蘇銀保監局會同江蘇省工信廳聯合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深化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蘇銀保監發〔2023〕13號,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精準對接《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努力實現“增量擴面、優化融資、豐富保險”工作目標,實現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與戶數逐年持續增長,精準匹配貸款結構和期限需求,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保險服務力度。
《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15條具體舉措。一是完善機制,傾斜各類資源配置。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明確工作目標措施、傾斜內部資源配置、真正實現盡職免責。二是優化供給,精準匹配企業需求。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開發適用產品、優化融資服務和保險保障。三是聚焦前沿,強化重點領域服務。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支持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強鏈補鏈,實現集群化發展;助力企業技術創新,實現綠色化發展。四是加強協同,建立常態對接機制。銀保監部門將會同工信部門及時共享專精特新企業信息,組織開展常態化專項金融服務對接,要求銀行保險機構主動加強產品服務宣介。五是優化管理,確保政策落地見效。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強化資金投向管理。
從2019年起至2022年末,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公示了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8997家。其中,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名靠前。
產業發展研究專家史一哲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專精特新企業通常處于初創或快速成長階段,經常會面臨資金短缺的挑戰。監管部門印發相關的指導意見可以指導金融機構全面深化金融服務,提供更多的專項資金、貸款和融資渠道,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支持其擴大規模、創新發展。
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近年來,江蘇省內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全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比如:江蘇銀行聚焦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特征,圍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層次人才等重點客群,創新“卡脖子專項貸”“專精特新貸”等系列產品,支持科創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史一哲認為,金融機構通過精準對接專精特新企業,可以更準確地評估風險和價值,從而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融資方案,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Co-Found智庫金融研究負責人聶清云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金融機構可以為專精特新企業建立高效的融資渠道,為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靈活多樣、高效的融資服務,助力專精特新類企業成長;全面深化金融服務也會促進金融領域與專精特新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互動,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更有力的資金支持和更專業的創新保障,幫助企業降低風險并規避風險,為企業的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目前,江蘇省已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59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9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6家。截至2023年3月末,轄內主要銀行機構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貸款余額2398億元、881億元。
(編輯 張鈺鵬)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