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盛夏時節,正是云南省賓川縣葡萄成熟集中上市的季節。綠油油的葡萄園里,一串串紅色、紫色、粉色、翠綠的葡萄綴滿藤架,處處飄散著誘人的香甜,果農在園中奔波忙碌,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今年葡萄價格穩定,剛賣了一茬收入就有20多萬元,40多畝克瑞森葡萄預計收入100多萬元。”說起村里葡萄產業的發展,正在田間忙碌的賓川縣力角鎮自和村村民王禮高興地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賓川農商銀行為村民們核定了信用貸款額度,有了資金支持,葡萄種植發展快,村里家家種植葡萄,戶戶蓋起了小樓,日子過得像葡萄一樣甜。”
近年來,賓川農商銀行堅持創新金融服務,以普惠金融、特色金融、小微金融支持高原特色水果產業,引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發展,為葡萄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推動賓川縣葡萄產業書寫了從零起步到“高原葡萄城、南國吐魯番”的發展傳奇,走出了產業強縣、農民增收的致富路。
普惠金融圓農民致富夢
走進賓川縣州城鎮周官村陳偉的家庭農場,整齊、干凈、粗壯的葡萄藤架上,飽滿的紅提葡萄晶瑩剔透。
“我是靠種葡萄致富的,最初從農信社借了5000元,種植了4.6畝葡萄,到現在從農商銀行貸款50萬元,種植葡萄面積達80畝。”陳偉自豪地對記者說,“我家的葡萄質優、價好,每年的葡萄收入在200萬元以上。”
從2002年起,賓川農商銀行在全縣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按照農戶的資信狀況評定相應的信用額度,實行“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動態管理”的辦法,開啟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大規模為農戶評級授信。
目前,該行已為全縣87047戶農戶建檔立卡、評級授信,農戶建檔面達100%,評定信用戶71528戶、信用村68個,信用鄉鎮7個,貸款授信金額42.08億元,為廣大農戶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葡萄種植提供免擔保、免抵押的信用貸款支持,為葡萄產業的推廣普及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果e貸”助力產業大發展
隨著賓川縣葡萄種植效益顯現和面積增加,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已難以滿足種植大戶規模化發展的需求,葡萄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與貸款抵押難、擔保難、融資難的難題。
“在貸款無抵押擔保的情況下,農商銀行給了500萬元的‘果e貸’支持,合作社實現了葡萄種植戶‘抱團取暖’謀出路的愿望,推廣采用新的種植技術,實現葡萄種植由數量增產向質量提升轉型。”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鐵余斌介紹說,“合作社由最初的15戶發展到1355戶、14個合作農場、葡萄種植3000多畝,總收入達3.28億元,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
為支持葡萄、柑橘等優質水果發展和轉型升級,賓川農商銀行因地制宜,專門為果農量身定制了以水果種植經營權質押的信貸產品——“果e貸”,讓“果園變資源、資源變資金、資金變資本”。2022年,該行累計發放“果e貸”貸款4.29億元,打通了葡萄產業規模化生產和轉型升級中的關鍵堵點。
“頭雁貸”讓種植能手“牛起來”
在推動葡萄產業發展過程中,賓川農商銀行通過“頭雁貸”增加貸款額度、降低貸款利率等政策,大力支持葡萄種植能手采用新的種植技術、擴大種植規模、推進葡萄品種和熟期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讓葡萄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帶動其他農戶不斷創造果農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在賓川縣金牛鎮余家莊村民小組長劉振的果園里,翠綠的“陽光玫瑰”和粉紅色的“妮娜皇后”葡萄散發著醉人的花香、酒香。
“10畝‘陽光玫瑰’大概36元一公斤已經被客商預定,‘妮娜皇后’則賣到80元至130元一公斤,十分緊俏。”劉振胸有成竹地告訴記者,“好品種、好葡萄最受市場歡迎,不愁賣。今年預計葡萄銷售收入將近200萬元,60畝葡萄都掛果后產值將達500多萬元。”
2017年,劉振曾以紅提葡萄種植畝產值6萬多元的成績被CCTV-7“尋找中國種植牛人”欄目評選為“中國種植牛人”。
“小微貸”為葡萄產業注動能
在力角鎮海良村委會的山坡上,奇鑫農資公司“三好”葡萄種植基地一片繁忙,8個采摘點正在為來自廣東、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客商采摘、包裝葡萄。
近年來,為發揮產業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賓川農商銀行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信貸支持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整合資金、技術、品牌資源,助推葡萄品種迭代升級和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種植,帶動農戶發展產業致富。
2020年,在賓川農商銀行600萬元貸款支持下,奇鑫農資公司流轉340畝山坡地,投資近2000萬元,采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陽光玫瑰”“浪漫紅顏”“藍寶石”“紅陽光”等高端葡萄品種。
“公司建葡萄基地的目的主要是實驗和示范,讓更多的種植戶觀摩、對比、借鑒、推廣。”奇鑫農資公司總經理劉建永介紹說,“預計葡萄年產值1500萬元左右,可以帶動5000多農戶種植優質葡萄。”
從1988年引入“巨峰”葡萄、1997年引入“紅提”葡萄、2002年引入“克瑞森”葡萄,到2014年引入“陽光玫瑰”葡萄,賓川縣先后引進100多個葡萄品種進行試驗種植,經過30多年的發展,種植品種的迭代升級,賓川葡萄從最初的單一品種,發展到覆蓋早、中、晚熟期的10多個品種,葡萄種植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賓川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針對葡萄產業發展變化,該行不斷建機制、優服務、廣覆蓋、增投放,從2019年到2022年分別發放葡萄種植貸款17.44億元、17.74億元、18.48億元和20.5億元,為葡萄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金融動能。
據悉,目前,賓川縣有葡萄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310個,種植戶5.1萬戶,葡萄種植面積17.29萬畝,掛果面積16.3萬畝,年總產量46.29萬噸,產值約46.19億元,出口額超7億元,成為全國縣級規模最大的早熟鮮食葡萄生產基地,葡萄產業已成為賓川種植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長、利益聯結最緊、農民增收最快的支柱產業。
(賓川農商銀行張鶴軍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屈珂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