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近年來,人民銀行南平市分行立足當地農業大市和農業資源多樣性優勢,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持續開展“深耕‘土特產’貸動大‘閩’生”專項行動,引導銀行機構創新推出“土特產”信貸產品36個,推動建甌筍竹、浦城米業、光澤雞業、順昌菇業、武夷山巖茶等特色產業形成“一縣一品”發展格局,從“滿足量”到“提升質”,構建了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讓群眾餐桌上的菜品更安全多樣。
“福建糧倉”稻浪翻滾
南平市浦城縣有著“福建糧倉”的美譽,是全國產糧大縣,糧食總產量、商品糧數量常年居福建省前列。每到春耕季節,田間又熱鬧起來,糧農駕駛著旋耕機、插秧機等對早稻秧田進行翻耕、整田、浸種、插秧……
“去年,我們從工商銀行貸款120萬元,采購了自動化農機耕種設備,今年準備耕種200畝水稻田。”糧農徐一生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說道,“同時耕種這么多田,原來是想都不敢想的,多虧了‘閩北糧倉振興貸’,加快了我們機械化進程,現在30畝地的活一臺插秧機一天就能干完,省工省時省力,每畝還可節省100多元成本。”
萬象“耕”新的背后是金融活水澆灌的萬畝良田。人民銀行南平市分行開展“閩北糧倉振興貸”專項行動,引導銀行機構圍繞糧食產業鏈創新推出“福糧貸”“大米貸”“農機貸”等信貸產品。截至6月末,專項行動余額達15億元,同比增長20.87%,有效滿足糧農、糧企融資需求,助力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81.1萬畝,糧食總產量118.4萬噸。
“鎖”住山林菌香
激發森林食物產業發展動能、促進林下食物消費擴容,是南平山區踐行大食物觀的有益探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地,在過去可都是村里的拋荒地。為了盤活這些土地資源,村里下了不少苦功夫。”順昌縣興源村書記葉小華告訴記者,當時,村集體從村民手里租用了這70畝荒地,計劃建設食用菌種植大棚,但苦于資金短缺。
了解到村里的難題后,人民銀行南平市分行主動靠前服務,指導順昌縣農信社發揮“林業生態融資模式”優勢,創新推出“福農菌草貸”信貸產品,與興源村生態銀行、縣國有林場合作,用村里6970畝林地的碳匯權作質押擔保,向興源村授信200萬元。
“我們建了75個食用菌大棚,企業、經聯社、家庭農場、農戶等紛紛入駐。現在基地年產食用菌1200噸,產值1800萬元,實現了集體村民雙增收。”葉小華興奮地說道。
截至6月末,順昌縣共發放“福農菌草貸”118筆,金額3005萬元,有效拉動食用菌產業鏈發展,讓海鮮菇走上更多尋常百姓的餐桌。
白羽肉雞填入“中國芯”
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總部位于南平市光澤縣的福建圣農集團自主選育了我國首批3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白羽肉雞品種之一“圣澤901”,打破了種源依賴進口的局面,徹底解決中國白羽肉雞種源“卡脖子”問題。其培育的同類父母代種雞在白羽肉雞市場份額占比已達80%左右,實現畜禽產業全鏈條“自給自足”。
“圣澤901”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折射出南平市金融業長期以來推動種業自立自強的堅定步伐。據悉,人民銀行南平市分行牽頭市工信局等四部門印發實施《南平市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工作方案》,發揮貨幣、財政、產業政策“幾家抬”合力,對“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持政策體系。持續引導當地農行系統聚焦科技型企業發展特性,錨定白羽肉雞產業賽道,探索銀企“共同成長計劃”,建立全生命周期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為白羽肉雞種業領域持續注入金融活水,主動為圣農集團匹配授信21億元,有效帶動白羽雞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韌性不斷增強。
(編輯 屈珂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