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美麗 通訊員 徐超 崔廣勛
近日,記者走進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曹王鎮綠博家庭農場,看到農場采用寬窄行高密度技術種植的1200畝玉米已長得超過人頭,正揚花吐須的玉米棒子如牛角般大,翠綠的玉米葉在太陽照射下油亮發光。
中國人壽財險博興支公司經理趙增智(左)與博興縣曹王鎮綠博家庭農場負責人于華強溝通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推廣使用情況 崔廣勛/攝
農場主于華強正組織人員在進行田間管理,見到與記者隨行的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濱州市、縣分公司工作人員說:“能有這般豐收光景,主要是濱州市、博興縣相關政府部門、中國人壽財險等通力協作,積極探索‘農技賦能+金融保障’一體化糧食增收模式的結果。”據記者了解,今年他種的小麥在后期天氣持續干旱的情況下,利用水肥一體化防災減災高產創建項目,實現天旱地不旱,累計增收小麥12萬多公斤,增收額近30萬元,秋糧在先旱后澇的情況下,長勢明顯好于往年。
近年來,圍繞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濱州市為確保糧食安全進行了多方面實踐探索,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保住農民種植投入成本。在此基礎上,如何全力推動農業保險由災后被動理賠向災前主動防災轉變,通過風險減量和科技賦能實現由“保成本”過渡為“保增收”,成為當地探索創新的主要課題。
農技專家深入項目試驗田間進行技術支持和技術指導許銳/攝
“所謂‘農技賦能+金融保障’一體化糧食增產模式,是由濱州市財政局、農業農村局以及承擔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險機構聯合開展的保險防災減災實驗示范項目,農技專家提供項目技術支持,指導、監督、保證項目實施和質量,項目實施費用和推進由參與農戶和保險機構承擔。”據濱州市農業農村局計劃財務科科長邢承軍介紹,中國人壽財險去年下半年開始參與實施博興縣水肥一體化防災減災高產創建項目,通過采用先進實用的滴灌技術、新型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模式,對防范和抑制農作物生長期間出現的旱災、風災和病蟲害等災害產生明顯的效果,起到前期小投入避免后期大損失的作用,有效破解農業風險減量難題。
今年麥收期間,濱州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組對博興縣曹王鎮綠博家庭農場小麥水肥一體化防災減災高產創建項目進行實打測產,取得比噴灌試驗區、大水漫灌試驗區綜合對比增產10%以上的良好成效,成為不斷挖掘糧食增產潛能、創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典型案例。
于華強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大大減少了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確保糧食作物增產增收,自己以后種地更有信心和底氣了。
濱州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和中國人壽財險組織專家組對項目進行實地測產 許銳/攝
濱州市財政局金融科科長劉冬說,“農技賦能+金融保障”項目作為財金聯動推進農業風險減量的創新模式,有效提高了防災防損效果,既保證糧食增產,又達到保險機構從災后被動理賠到災前主動防范的目的。今后,要在符合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廣應用。
“‘農技賦能+金融保障’一體化糧食增收項目,利用水肥一體化滴灌等新技術、新模式,集成組裝了農業生產防災增產新模式,也為農業保險防災減災提供新路徑,創造農業生產新質生產力。今后,公司將在做好項目推廣應用的同時,針對糧食價格起伏波動的市場特點,開辦糧食收入保險和期貨保險,在保證糧食增產的同時,解決好‘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濱州市中心支公司主要負責人夏效群說。
(編輯 田冬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