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新疆伊犁州察布查爾縣憑借充足水源和悠久種植歷史,成為全疆最大水稻種植基地。近幾年,該縣立足縣域優勢,積極推行“稻田鴨”“稻田蟹”種養結合模式,提升水稻產業綜合效益。
艾買提是察布查爾縣廣大水稻種植農戶之一,想嘗試這種新種養技術,但資金緊張且缺乏抵押物,愿望始終未能實現。
工行新疆分行與新疆供銷社旗下的新疆農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攜手共建農資銷售商城,并創新推出“以數授信、鎖定用途”的供銷農資貸,在種植畝數、種植期限等行業數據基礎上,基于線上采購訂單數據實現以數授信,有效解決優質農戶篩選、信用記錄“空白”農戶準入及無抵押、無擔保等多項融資難題。
了解到工行農資貸服務后,艾買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通過農資銷售商城提交申請,短短幾天時間就獲得150萬元貸款,可直接在商城通過貸款額度下單購買蟹苗。
值得關注的是,工商銀行將這種“線上商城+線上融資”一體化數字金融服務模式,復制推廣至江西、湖北、湖南等多省供銷社,讓更多農民及涉農企業共享數字紅利。
這是工商銀行各分行攜手數字金融“伙伴”,依托開放銀行“平臺+金融+場景”一體化數字金融服務新模式,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鮮活實例。
然而,不同于國有大行的“輕松”,農村中小銀行在規模、資金實力、技術應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觸及數字金融非“唾手可得”。那么,農村中小銀行又將如何立足自身能力稟賦,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
“從服務鄉村振興角度看,數字金融能跨越地理空間限制,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網點不足的問題。從銀行自身角度講,數字化轉型是適應金融市場競爭的必然要求。”廣西臨桂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韋光金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金融科技公司崛起等外部競爭壓力增大,農村中小銀行做好數字金融,能夠優化自身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
直面難點
“如何把數據安全、隱私保護這些‘坑’都填平。”既是廣大客戶的呼聲,也是銀行業的必答題。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農村中小銀行在發展數字金融方面,主要面臨安全風險挑戰多、金融科技人才儲備不足、自身開發能力有限等難點。
“數字金融高度依賴網絡和信息系統,使其面臨網絡攻擊、數據泄露、技術故障等諸多安全風險。所以我們不斷加強防止外部黑客攻擊和惡意軟件入侵,確保內部系統穩定運行,以防止漏洞可能導致的金融風險和客戶信任危機。”韋光金介紹道。
廣西靈川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劍坦言,相較而言,很多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起步晚,金融科技人才占比和綜合能力還有一定差距。金融產品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受自身規模和實力限制,難以在金融科技應用上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自身開發能力有限,差異化產品不足,在客戶吸引、體驗方面競爭力不強。
廣西賀州桂東農村合作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莫訓武同樣感慨:“盡管我行數字金融有了好開端,但作為農村中小銀行,我們還處于數字金融‘初級階段’,經驗積累不足,與先進同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從戰略層面看,目前我們還欠缺數字化總體戰略規劃,缺乏數字化人才,對數字化轉型存在‘執行盲區’。”
“玉林雖是人口大市,但由于我們服務‘三農’的特性,客戶群體會涉及較多城鎮客戶和中老年人,所以在數字金融領域的創新難以準確對接客戶需求和市場預期,創新成果也難以得到市場廣泛認可和接受。”玉林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朱顯駒告訴記者,數字金融發展需要高素質專業人才,聯社現有員工難以適應數字金融時代對技術、數據和業務融合的要求,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人才瓶頸和技能短板。
此外,數字化轉型需大量投資。“這是一筆較大的開支,并且短期可能無法獲得相應回報。因此,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實現數字化轉型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我們面臨的難題。”廣西大新農村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秀超表示。
抓住關鍵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系統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加強戰略規劃和組織管理,強化數字技術支撐能力,夯實數據治理與融合應用能力基礎,建設數字金融服務生態,提升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
那么,農村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注意哪些關鍵問題?受訪者普遍認為,數據管理、信息安全及合規風險管理是關鍵所在。
“數字化意味著大量客戶數據收集和使用,這些數據包括客戶身份信息、財務狀況、交易記錄等敏感信息。”韋光金表示,隨著數字金融業務開展,銀行必須確保所有業務操作符合金融監管規定。監管機構對數字金融領域的風險防控、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都有明確要求,銀行應及時了解并嚴格遵守,避免違規行為導致處罰風險。同時,銀行還要根據農村客戶特點和需求,設計簡單易懂、操作方便的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界面。比如,對老年農村客戶群體,要提供適當使用引導和幫助。
在陳劍看來,主要做好“三個”統籌,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線上與線下的關系、借鑒與創新的關系。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向大型商業銀行借鑒學習,同時聚焦差異化競爭優勢,深入挖掘客戶需求,推出個性化金融產品,結合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目標群體,提高客戶黏性。
“數字化轉型依賴各種先進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作為銀行,要注重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提高技術和安全控制水平,確保數字化轉型順利進行。”朱顯駒表示,銀行需加強合規風險管理,確保數字化轉型過程合法合規。同時,還需與監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合作,共同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
在莫訓武看來,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轉型,更是領導管理和業務經營理念的轉變。頂層設計、組織架構和資源布局等多方面都需要革新。
多點發力
數字金融以數據和技術為關鍵生產要素,驅動金融服務創新發展,對商業銀行培育自身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是數據富集行業,大數據技術不僅為金融業提供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基礎,而且能高效應用于輔助金融決策、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業務流程等領域,推動金融服務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大量傳統金融無法解決的問題。”莫訓武介紹。
扎根縣域的農村中小銀行在發展數字金融方面,同樣大有可為。
從具體舉措看,朱顯駒表示,一方面,培養數字金融人才。玉林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將加大對數字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具備數字化思維、創新能力和跨界合作精神的數字金融人才隊伍。另一方面,拓展數字金融應用場景。
“要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這是數字金融發展的基石,我們會加大對數據加密、隱私計算等技術的投入,確保用戶數據安全性和隱私性,贏得用戶信任。”朱顯駒強調。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升級,眾多行業領域都在加速自身數字化進程。
銀行業無法置身事外。尤其是以網點數量多、服務范圍廣為基石的地方性金融機構,更應思考如何在數字化浪潮中踏浪而行。如今,面對不同人群,農村中小銀行金融服務逐步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再到數字化升級。這一轉變,不單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農村中小銀行順應時代發展、響應社會需求的必然選擇。
“數字化轉型打破地域限制,我們依托E挎包電子設備上網就能辦理業務,將金融服務延伸至偏遠地區。同時,基于信用畫像,開展精準化貸款,滿足農戶不同層次金融需求。特別是利用移動信貸系統,加快貸款審批流程的優化,提高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捷性。”吳秀超表示,在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利用數字建檔系統深入開展農村智慧信用體系建設,擴大評定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范圍也是必然選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