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日前,海南農商銀行召開《海南農村信用社志》編纂工作座談會,總結前期《海南農村信用社志》編纂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下階段各項工作。
自2024年4月《海南農村信用社志》編纂工作啟動以來,總編纂組有序穩妥推進、成果頗豐,已完成項目啟動、第一輪資料收集、形成資料長篇、物料征集等既定目標。
目前,資料長篇已完成12篇共計110萬字,涉及人物簡介41名、人物表59項;登記物料2854件,涉及1953年借據、1954年社員證、60年代辦公桌椅、70年代算盤、自行車、水壺以及具有年代感的保險柜、老照片、辦公器具等。
海南農商銀行總審計師兼社志辦副主任、總編纂組組長王巨虹就工作匯報進行了補充說明。王巨虹表示,編纂工作要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要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要堅持有始有終、善始善終。
海南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社志編纂委員會主任李曉剛對前期編纂工作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推動《海南農村信用社志》編纂工作走實走深要重點聚焦四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志書編纂工作,志書編纂關乎海南農商銀行發展的根基。二是強化系統思維,緊緊依托“一本志書、一個圖鑒和一座行史館”做好文章,多元化挖掘編纂價值。三是堅持客觀真實,充分展現學術、文化和傳播價值。四是同步發力行史館建設和志書編纂,力爭2025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果。
農信機構在我國有較長發展歷史,是農村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收編農村信用社志(各地名稱略有不同)可以詳細、系統地記錄其從誕生、發展、變革到不斷完善的整個過程,為后人留下寶貴的歷史資料,讓農信機構的奮斗歷程等內容得以傳承。
同時,農村信用社志中包含大量經營案例、管理經驗等,對農信機構的管理者是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時期的市場需求、業務發展趨勢及風險狀況,從而更好地制定戰略規劃和經營策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新社匯平臺聯合創始人煜陽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編纂農村信用社志,對農信機構強化品牌建設具有多方面促進作用。首先,可為農信機構從業者提供寶貴的歷史資料和學習素材,有助于農信機構傳承和弘揚優良傳統。其次,編纂過程也是對現有金融服務模式、產品、流程等全面審視和反思的過程,有助于農信機構總結經驗、明確發展方向,進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品牌形象和競爭力。最后,農村信用社志還能加強農信機構在地方的社會認知度和美譽度。
廣州眺遠營銷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監高承飛認為,編纂農村信用社志,可以系統梳理農信社發展歷程,展現其在支持地方經濟、服務“三農”等方面的歷史貢獻,增強社會對其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同時,還可強化其內部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增強員工歸屬感和使命感。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